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遇见基层之师:选调生的谢师信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石集乡人民政府选调生 梁一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正值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回顾过往一年的选调生涯,“职之初”的我深深感到,基层的“传帮带”是选调生赖以生存、赖以成长的宝藏。“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正是身边诸位老师的无私传授、指导、引领,我才能在基层这片新天地行稳致远,快速成长。衷心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恩师”!

  “虎”啸山林,领我闯进基层“森林”的“老师”。俗话说得好,“初生牛犊不怕虎”。这话一点儿不假!对于一个从都市校园“象牙塔”一头闯进基层乡村这片“大丛林”的初生牛犊来说,不仅不怕虎,还要摸着老虎屁股“狐假虎威”,靠老虎带着熟悉环境,融入丛林,爬坡过坎。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也是暑气未消、丰收在望的好时节,那天我来到我此生难忘的第一个岗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石集居党支部副书记。第一次见面,石集居支部书记沈平虎便风风火火地说了一句:“走,上车!”紧接着便带我走遍石集居的“整个版图”,在汴河畔、在“大片田”里、在蟹塘口、在枣园、在农场主家,有着几十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支书与我无话不谈,像是要把他所知道的一切一股脑毫无保留地告诉我。正是在老书记的热心引导下,最初迷茫的我,对村情村况很快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正是老书记这次带我绕的一个“小圈”,让我理解了什么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躬行。我决心绕一个“大圈”,对全县的16个乡镇、3个街道以及重要的坐标地点都绕一遍,进而对全市的三县两区来一次“徐霞客”般的全面实地考察,真听真看真感觉。老书记还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多听老人言,少走弯路”。因为方言不太通,加之“嘴上没毛”的年纪,村民眼里我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还是老支部书记有“权威”,有他这只“老虎”带着,加之村居干部的抬举架势,我也“狐假虎威”,渐渐地跟居民“家长理短”,慢慢地也能“八卦几下”,稳稳地坐在主席台上“人五人六”,众人面前也能“慷慨陈词”,直至全村居的“所有人”都接纳了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后生成长快,全靠老同志传帮带。应该说,没有以沈平虎为代表的石集居的一众“老师”帮助,我一介小小选调生“一个猛子扎下去”,虽不至于窒息,起码也得碰一鼻子泥巴,至少也得水土不服。正是:虎啸山林,引我前行!

  “泥”田老牛,引我踏入田间地头的“老师”。一年来有一件事让我引起强烈思考:石集是传统农业大乡,美其名曰“苏北最美乡村”“大湖粮仓”,全县、全市、全省第一家成建制土地流转“第一乡”,好水好田好生态,稻米渔产是招牌。石集乡的全域土地流转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乡国土所的墙上挂着一张斑驳破烂的旧地图,上面用小字标注着每一块土地的流转变化进度,而这些数字只有那位两鬓斑白的老所长才能读懂它,这张地图也成为了“孤本”。我在想,如果有一天地图丢失损坏,老所长离开,估计这段土地流转的轰轰烈烈的大改革运动的全貌就没有人再能复述复原:当时的人们心里怎么想?即将离开土地人们怎么办?我推测,石集的文脉史脉就此会有一个断裂。在与“历史见证者”的交流中我养成了追根溯源、盘点总结、留存资料的习惯,并尽力地通过多方调查还原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记得刚入职的初任培训,省委组织部的领导说过,如果在基层的几年,鞋上没沾点带着草的烂泥,裤脚没有被河道塘口的水浸润几次,双手没有被生龙活虎的大螃蟹夹过几次,那一定是个遗憾。我是“新来者”,在走村进户期间,我不时与爷爷奶奶级别的、爸爸妈妈层次的群众交谈交流,也会意外发现一些新东西。很多都是书本上、档案里未记载的,有的已经即将成为尘封的旧事,这都是从群众那里得到的。很多工作中的思考,生活中的感悟,都来自于基层一线的群众。倘若没有踏入田间地头,没有感受这片土地的呼吸,没有跟那些种植养殖大户攀谈,跟那些小区里的群众交友,我也一定没有真正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外乡人适应融入快,全靠本土群众传帮带。正是以种植户、渔民为代表的石集广大人民群众的接纳、宽容、不排外,我明白“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真正含义,明白群众路线的重大含义,这些辛勤耕耘的老黄牛般的群众原来正是我要找的“老师”。正是:“泥”田有政治,伴我共成长。

  “编”者助人,助我遨游文字海洋的“老师”。老师也可能是摸不着、看不见,甚至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比如,屏幕前采编文章的编辑老师。通过一篇篇的文章,我与各个平台的老师们做着交流,我用热情奋笔疾书,传达我积极进取、不断成长的信息,各个平台的编辑老师用采用、推荐、推送来回应我的期待,给我以认可与鼓励。在共产党员网这个舞台上,我从今年3月开始陆陆续续上了4篇稿子,这些上稿让我爱上了写材料、写评论,让我养成了第一时间关注时事,学习国家最新理论成果的习惯。写文章是一种帮助自己思考、学习的过程,正是在编辑老师的鼓励下,一年来我完成了三篇计3万字的调研报告《大湖泥腿子三部曲》,对所在乡镇的各个方面的情况都得到了全面的了解和研究,陆续在《新华日报》、《江南时报》、《宿迁日报》、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中国江苏网、交汇点新闻等平台上发表文章120余篇次。可以说,没有幕后的编辑老师们辛勤付出、热心鼓励,就没有我的这些成果。正是在共产党员网等为代表的各类平台的鼓励支持下,将我引入文字写作圈,他们也是我的好“老师”。文字殿堂新人入手快,全靠编辑来时鼓舞和厚爱。正是以纸媒、网络为代表的平台编辑老师的网开一面与偏爱,我在不断鼓励中不断磨砺不断提高进而硕果累累。正是:“老师”不见面,“老师”天天见。
发布人:事过翻篇 发布时间:2022-9-9 09:54 收藏 阅读人次:7363

初审:吴晓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