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干部群众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了,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清醒;理论上坚定,政治上才能坚定。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加强理论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紧抓“主动学”的动力点、找准“知与行”的结合点、锚定“民生事”的关键点,在“点”上“凿深井”,矢志不渝地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紧抓“主动学”的动力点,增进工作的“规律性”。理论学习需凝心聚神、积极主动。学习无止境。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自觉意识和终身追求,做到学有目标、学有计划、学有定力,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学深悟透。学习要往心里走,多挤多钻、常学常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砥砺志向,用科学理论建设思想高地、培植精神家园,为学不辍、行而致远,在思维视野上拓广度,在精神境界上增高度。要沉心静气学、逐字逐句学、原汁原味学,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精髓要义的把握和理解;要带着问题“找答案”,带着思考“悟原理”,填补方法上的“空白”和本领上的“赤字”,在理论学习中掌握指导实践开展的认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把问题找准、挖深、研透,培养看待事物关系的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确保方法行之有效。
找准“知与行”的结合点,增进工作的“预见性”。理论学习需关照现实、融入实践。推动理论与业务间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在理论学习中“知水性”,还要在实践锻炼中“识水性”,勇于到有风雨、见潮涌的改革发展“潮头”去经受历练,用理论之“矢”去射击实践之“的”,成为大风大浪里的“善水者”。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将之落在行动的“坐标”上,善于从战略全局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学习中推动实践,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将理论学习的实际成果与实践深度融合,贯穿于工作中每时段、各方面,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把握工作如何开展的规律性,不断完善履职担当的知识体系,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把高质量、高水平的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好上加好”“越来越好”的强大力量。
锚定“民生事”的关键点,增进工作的“创造性”。理论学习需锚定目标、厚植情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关于初心使命、群众路线的论述,是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为民实践的生动“教科书”。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加深对“人民至上”的深刻认识,在理论学习中砥砺精神、洗礼灵魂,学出务实作风、学出质朴情感、学出优秀品德,强化宗旨意识,在为民服务上使长劲。要心怀“国之大者”,把使命感和责任感学到心里去,把理论学习成果融入为民实践中,根植为民思想、践行惠民举措,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心为民谋幸福,绝不能有“停停步”“歇歇脚”的懈怠想法,在为民办实事上要主动当先锋、作表率,在攻坚克难一线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下足硬功夫、苦功夫;要坚持问题导向,紧抓群众所盼所需,让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创新性发展,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自觉为人民群众而担当,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而努力奋斗,促民生事业“百花齐放”、为民成效“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