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读懂《我的县长父亲》蕴含的“心”密码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委组织部 冯文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乍看标题,很多读者总能联想到电影《夏洛特烦恼》的经典场面——“袁华同学获得区作文比赛一等奖,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而我今天要讲的,却是一个另样的“县长父亲”。这位老县长名叫于志明,1929年生于辛店镇东于村,1943年投身革命,1948年10月入党。曾任禹城“王寨区”区长、县民政科科长、宣传部长、禹城六区区委书记、禹城县县长。透过于老县长生前的129本工作日记,穿越时间的长河,让我们一起聆听,读懂作者笔尖下流淌出的“心”密码。

  读懂葵花向阳的信仰之“心”,对党忠诚。翻开工作日记,我们看到于志明县长14岁投身革命,工作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阶段,始终信念坚定如磐,永葆忠诚赤子心。1985年,在病魔的折磨下,于志明隽秀工整的字体已变得歪歪扭扭,但他依然写道:“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首先要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观点,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解决不好,就很难说真正加入了党组织。如果半心半意为人民服务,那也只是加了引号的党员”。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员干部要细细品味于县长对党忠诚的优良品质,高举理想信念的精神旗帜,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坚守初心不动摇,有“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的顽强意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面对矛盾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读懂我将无我的为民之“心”,不负人民。翻开工作日记,我们看到于县长扎根禹城大地,从麦田串种棉花到帮助村民抬粪施肥、从抗旱防涝到和农民一起生产自救、从深入基层调查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到改造盐碱涝洼地的一幕幕艰辛劳作,展现出那一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砥砺前行的过程;我们看到困难时期,自家穷得揭不开锅,自己腿肿得一按一个坑,却因为对烈士任荣贵的一个承诺,1960年和1961年两年汇出35元给任荣贵的表舅的真诚。“天下之重,莫重于民生;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党员干部要细细品味于县长不负人民的优良品质,要迈开步子去基层一线看变化,俯下身子与群众交流察民声,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秉持“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情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勇挑重担,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展现大作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读懂清正朴素的廉洁之“心”,初心不改。翻开工作日记,我们看到于县长主动回绝为几位亲属打招呼安排工作、女儿“上中学时,从城里南街到辛店上学,每个星期都要步行走七八十里路,却不能搞特殊买一辆自行车”的无情;看到于县长主动放弃安排一名子女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妻子生病时“我不是大夫,回去也帮不上什么忙”依旧坚守百姓秋收秋种一线的无私。“做人常律己,正气贯云霄”,党员干部要细细品味于县长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用老一辈革命家勤俭朴素的情怀强基固本,用革命时期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文化正心明德,用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廉政文化滋养身心,树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底线思维,以勤养志,以俭养廉,积极引领向上向善的党风政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发布人:纳时 发布时间:2022-9-21 10:37 收藏 阅读人次:2869

初审:吴晓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