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以“扁担精神”实现岁岁有今朝的“丰收愿景”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红十字会 冯旸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第五个“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指出在经历各种严峻挑战之后,粮食产量依旧有望再获丰收。没有一粒粮食不需要汗水辛勤浇灌,也没有一项伟大的事业不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传承“扁担精神”,争取民族复兴事业的“大丰收”。

  “扁担精神”发源于70多年前河南省石板岩乡供销社,“一根扁担挑家业,两个肩膀抬真情”曾是供销社干部职工的真实写照。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面对车马不通的环境,他们硬是用一根扁担、一副铁肩、一双脚板,挑去了农民需要的生活物资,挑出了群众向往的幸福生活。“不怕山高路远、不怕出力流汗、不怕重担压肩”,这是他们消除疲惫的口号,更是他们为民服务的情怀。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读懂“扁担精神”,敢挑“大梁”、敢担重任,以“扁担精神”实现岁岁有今朝的“丰收愿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懂“扁担精神”中负重前行的奋斗姿态。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封山,供销社职工始终在路上。百十斤货物,百十里山路,他们风雨兼程、一往无前,用一根扁担架起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桥梁。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党员干部要接续传承,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认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之下,才能锤炼意志、砥砺心性,才能锻造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宽肩膀”和“强心脏”。党员干部要立足自身岗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做好每一件小事、回应每一份民声。要敢啃“硬骨头”、敢蹚“深水区”,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让工作落地生效。新征程上,必然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党员干部要以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奋斗姿态,在大风大浪中练就“铁骨金身”。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读懂“扁担精神”中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供销社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勤俭办社、厉行节约”的理念。干部职工出差、进货,只坐公交车、只睡大通铺,连一颗订书针也要循环利用。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忘,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摒弃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的陈规陋俗,反对铺张浪费,引领节约新时尚。要将思想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从自己做起,从影响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做起,爱惜每一粒粮、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要把宣传工作做进社区、做进农村、做进学校,在整个社会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以“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自我要求,引导“勤俭”的民风,涵养“节约”的家风,带动“廉洁”的政风。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读懂“扁担精神”中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为了与时俱进,石板岩供销社改造经营网点、开放经营模式、开办专业合作社,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为农民群体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国家进步的“发动机”,作为干事创业的“中流砥柱”,党员干部要握紧开拓创新这把“金钥匙”。面对新征程的新问题,要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坚决避免照搬经验。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只有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尝试,才能在应对变化无常的挑战时另辟蹊径、攻坚克难。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创新的基础,党员干部要常怀“本领恐慌”,常感能力危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理论、学政策、学技术,不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动新时代新事业滚滚向前。
发布人:飞奔的蜗牛 发布时间:2022-9-23 09:28 收藏 阅读人次:3482

初审:图南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