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库》第一至三编将于近日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编纂《复兴文库》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并为《复兴文库》作序言强调,要通过这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珍贵文献,“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
修史立典知兴替,以文化人润民心。百年奋斗路,细数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出版发行的重要历史文献、优秀文学创作,无不深情镌刻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上下求索的奋进足迹,集中展现着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的艰苦卓绝和来之不易,深刻揭示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伟大复兴进程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和文化脉络。在全党全社会喜迎二十大到来之际,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在全民共建共创共享文化强国建设的显著成绩中,更要阐释好历史文化精髓,彰显好历史文化价值,转化拓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在鉴往知来中聚合力、展形象,矢志澎湃复兴强国“文”动力。
晰历史逻辑,记述发展进步的“继续证明”。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纵观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带领广大群众苦苦寻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为走好属于自己的中国道路不断探索、不懈奋斗、不停创造,向人民、向世界书写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从识别、顺应、把握到引领时代大势,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为人类文明进步、继续实现伟大飞跃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百年党史砺初心,察往知来促奋进。新时代的广大党员要深耕细耕历史文化“富矿”,统筹把握好传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共性规律,带头把历史文化建设的任务目标根植于社会发展大局中,顺应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规律,为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干部群众要始终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依托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践,牢牢掌握自身发展命运进程,深化理论研究和建设,凝心聚力唱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主旋律,积极推动更多载体、更广平台、更丰富内容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浚思想泉源,解码旗帜引领的“继续成功”。立足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制胜法宝”是什么,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是什么创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历史奇迹。要知道,紧紧攥牢思想“武器”是指导文明实践、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的根本要义。做赓续文化根脉、铸造中华文明新辉煌的建设者、推动者、传承者,必须要辩证看待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决不能顾此失彼、偏失一隅,要始终高擎鲜明旗帜,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在保护利用过程中深化对中华文明的思想认同,持续筑牢文化软实力的深厚基础,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要始终坚守人民根本立场,坚持做好公共服务文化设施保障建设,衔接好区域发展,聚焦《“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壮大主流舆论,保障好群众文化权益,更好激发群众智慧,汇聚群众力量。另外,要深化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以构建人文共同体为思想引领,向世界展现更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托举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高质量发展美好愿景。
筑精神家园,推进优秀文化的“继续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共建美好精神家园,需要不断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文物和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走好复兴之路新征程,要坚持文化强国领航,精准识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扩大优秀文化供给,多平台、多联动创造更多精品力作,让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的文创产品“走出去”,在传承中提升人文素养,在发展中厚植人文精神,不断营造中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的人文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聚焦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布置好党员干部的“开学第一课”,用好扩大“中国好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身边榜样力量,上好各个群体的“大思政课”,指导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应对考验和挑战,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断巩固“人民有力量”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要抢抓网络文明发展新机遇,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固根本”“延长链”,线上线下“双结合”弘扬时代新风,为历史存正气,也为后人燃“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