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兵支书”领头 高山深处绽放幸福花儿

贵州省江口县委组织部 王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军人,一身担当。身在部队,保家卫国;回到基层,一心为民。他积极发挥主力作用,切实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真正打通服务地方、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老兵情怀,显忠诚担当,展军人风采。他就是贵州省江口县民和镇退役军人党支部书记——黄华。

  正根基强学习,班子队伍“硬”了起来

  凯里村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体现在哪里?老百姓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两委”班子……从上任第一天起,黄华就反复思索。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黄华深知:村党支部是村级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真正把村里的事业办好、群众的事情做好,关键要有一个坚强的班子。在深入走访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他从建章立制入手,会同村党支部制定“两委”班子“周例会、月总结”制度,定期调度工作进展,研究难点问题解决措施,部署下步工作,提升干部责任意识。为给党员“补钙壮骨”,他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到村里讲党史党课、农技知识及种养殖技术,每月规范完善“三会一课”,组织村干部、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内容,开展红色教育、交纳党费、讲述初心故事等活动,让凯里党员队伍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黄华支书按时组织我们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经常和我们交心谈心、召开座谈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更加严格了,也让我们更加相信在支部的带领下,凯里村一定能发展得更好……”老党员杨昌隆说。

  黄华还按照党员的年龄结构及个人优势,将农村党员划分为威望党员、致富能手、外出党员、困弱党员等4个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法律科学普及、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凯里村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勇担当善作为,民心民力“聚”了起来

  凯里村地势偏远、山高路陡,每逢刮风下雨烈日高阳等天气变化,就成了黄华最“头疼”的时刻。燥热的日子里,黄华已经一段时间没睡过一个舒坦觉,看到村里几千亩农作物受到旱情影响,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些玉米、水稻的叶片已被晒得焦脆,轻轻一碰,萎蔫的叶片便掉落一地。

  “去年我只种了7亩稻谷,今年路修好了更加方便省力,又有农业农村局免费发的稻种,我就种了30亩稻谷,眼看着就要收获了,没成想遇到了旱灾,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村民刘明发急得跺脚。了解到刘明发家的情况,黄华立即组织村“两委”党员上阵抗旱,通过租借、购买2台抽水泵进行24小时抽水,同时调来几台洒水车不间断地从山塘取水,再直接送到稻田里,跟刘明发家类似情况的50余户人家的1000余亩农作物成功获救。

  假角山位于凯里村比较偏远的地方,是民和镇两个地质灾害点之一,一旦出现持续性降雨,极易发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6月3日,“未来1小时强降雨仍将持续,已达到强降雨橙色警报等级。”一条接一条的预警信息一遍遍地在黄华脑中回响。凌晨两点,冒着暴雨,一盏手电,实在放心不下假角山群众安危的黄华再次出发到现场排查,“每个村支两委干部,按应急方案部署组织人员,马上通知大家转移,尤其是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切坡建房户!”仅30分钟便组织完成转移工作。由于处理及时,假角山没有一户人家生命财产受到损害。一起经历过风吹雨打,凯里村党员群众凝聚力、向心力更强,有了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和迎难而上的决心。

  拓思路谋发展,集体经济“强”了起来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凯里村最真实的写照。黄华作为这片土地土生土长的人,带领家乡群众增收致富一直是他的心愿……从部队退伍后就一直在外地做生意,为将自己在外学到的经验和技术带回家乡,2016年果断选择回村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并成功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2021年换届,因政治意识强、协调能力强、带富能力强,黄华成功当选为凯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黄华多次外出学习取经,并与其他兵支书相互请教学习,还专门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村民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下定决心要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产业。

  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里合作社牵头种起了吊瓜。在凯里村吊瓜基地,成片的吊瓜长势正旺,一根根绿色枝蔓沿着网罩肆意生长,吊瓜果结满枝头,一派生机盎然景象,满坡的吊瓜即将迎来丰收。因近段时间天气持续高温,黄华几乎每天都要到基地指导村民打药除虫、除草、剪枝、浇水、施肥,尽最大努力保障吊瓜产量。据悉,凯里村今年共种植吊瓜240亩,已跟公司签合同,吊瓜每斤将按15元保底收购,今年市场价为20元/斤,每亩地产300~500斤,一亩地就可卖到5000元左右。

  除了吊瓜,黄华还带领凯里村不断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以种植生态茶产业700余亩为契机,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资金入股领股金、集体收益享利金、入企打工挣薪金”四条渠道带动全村117户324人增收致富。2021年,群众通过产业务工增加收入30余万元。
发布人:12371网友czb29v 发布时间:2022-9-30 16:15 收藏 阅读人次:7206

初审:汪青雷 编辑:文小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