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基层手札:奔赴我心中“墨脱”

湖南省衡南县柞市镇人民政府 陈吕典涵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十年前,高中窝在课桌上的我,看着当时认为无比严肃文艺的《莲花》,一男一女,徒步去当时还没有通公路的墨脱。墨脱,藏语的意思是隐秘的莲花。旅途艰险,终究还是抵达。我向往着,我想知道什么叫“抵达”,哪怕只是用眼睛触摸。三年前,在了解到黄文秀同志毕业后主动请缨到广西最贫困的小山村工作,最终用生命坚守“扶贫”初心的故事后,那一刻,我了解了“抵达”,所谓“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于是,我选择同她一样,奔赴基层一线,来到湖南省衡南县柞市镇,开始书写自己的故事。

  打破沟通“藩篱”,赓续“为民初心”,彰显干群“鱼水情深”。“从政之要,惟知民心至上”,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如果漠视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干部的党性就无从谈起。要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深入村组打破沟通“藩篱”便是关键。在柞市镇,“屋场恳谈会”和“民情记录本”便是破除沟通“藩篱”的“利器”。屋场里你一言我一语的问答,连接起的是干群的心,实实在在解决的群众需求,填补的是过往干群情感上的“沟壑”。作为基层“实习生”,我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双脚沾满泥土,把心中装满民情,赓续“为民初心”,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见证共话“鱼水情深”、畅叙干群情谊的温馨场面。

  划起实干“船桨”,去除“浮躁之气”,坚决摒弃“跳板思想”。一盏盏路灯,照亮的是通往幸福的路;一口口机井,喷涌出的是带着希望的清泉;一座座招呼站,实现了村民们多年来“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殷切期盼;一项项扎实警务,才有了如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定局面。前辈们用实际行动指引着我如何“抵达”——要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情怀,主动“接地气”“打地基”,俯下身子,了解群众疾苦,满足群众诉求;要有“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意识,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贯彻务实作风,全身心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来。

  把握振兴“脉搏”,扬起“发展风帆”,努力蹚出“致富新路”。柞市镇地处衡南县西南部,曾作为衡阳市24个重点贫困乡镇之一,在前辈们的接续奋斗下,一步步走出了“贫困圈”。“脱贫攻坚”落下帷幕,乡村振兴“新征程”已然启航,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对我们基层工作者来说,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扎实奉献于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落脚点,为使这片贫瘠的紫色页岩土地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柞市镇立足自身资源特点和地势特点,描绘了水稻油菜提质增量、“三千一万”的产业发展蓝图,即千亩沃柑、千亩柠檬、千亩脆桃和万只矮脚麻羊。“春赏千亩桃花,夏游斗山水库,秋尝飘香红薯,冬摘金黄沃柑”,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墨脱”正等着我去“抵达”。

  已经服务基层两年的我,还没有“抵达”,故事还在书写,梦还在追逐,但我已清楚知道,我内心笃定的信念,我该如何“抵达”我心中的“墨脱”。如今,黄文秀为百坭村设计的愿景一一实现,不久的将来,我所服务的偏远乡镇也定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2-10-8 09:32 收藏 阅读人次:3017

初审:图南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