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常坐群众的“小板凳”

四川省眉山市天府新区党群工作部 刘锐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干部越来越多的工作在电脑及手机“屏幕”上开展,以“键对键”“屏对屏”代表了面对面,与群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疏远,甚至出现与群众网上聊得火热、见面认不出来的尴尬局面。

  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有时刻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坚持脚踏实地、深入一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常坐群众的“小板凳”,才能更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得准、抓得实、办得好。

  真心实意“坐得下”,才能拉近群众距离。个别党员干部随着职位提升,坐上了“靠背椅”,甚至是坐上了“太师椅”,就渐渐淡忘了群众的“小板凳”。有的机关干部下基层时,只是装装样子、走走形式,往往是隔着车窗、隔着田埂、隔着马路问候几句,在“潇洒走一回”中完成任务交差了事。这样的党员干部,往往不愿静下心、沉下身坐下来和群众坦诚交流,基层群众也往往是想说又没机会,于是“话到嘴边又咽下”,或对党员干部“敬而远之”不敢说。其实,“坐风”连着作风,党员干部能不能真心实意地坐坐群众的“小板凳”,反映的是在思想深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是否根除,只有愿意坐下来与群众拉家常、听牢骚话,才能消除陌生感,在情感上拉近群众的心理距离。

  心甘情愿“坐得住”,才能听到群众心声。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下基层,往往在“小板凳”上坐不住,摆个姿势做个样子,拍几张照片或录个小视频留个工作痕迹,然后抬屁股就走;或者虽然坐下来了,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心不在,与群众交流时东一榔头西一棒,话说不到点子上,甚至说些外行话,与群众的所思所想不在一个“频道”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基层的各种情况各类现象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放下“官架子”,心甘情愿地坐在群众的“小板凳”上,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拿出十足的诚意来,以掏心窝的话打开群众的“话匣子”,让群众在平等友好的氛围中,愿意吐露心声讲真话。

  推心置腹“坐得长”,才能解决群众难题。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党员干部也是从基层一步步起来的,当年自己坐的也是“小板凳”,绝不能因为职务升迁感觉地位变了、身价涨了,而不愿意再与群众“平起平坐”。务必始终以戒骄戒躁的严谨作风,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恩之心,从坐群众的“小板凳”中强化历练、增长才干。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坐群众的“小板凳”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要“坐得长”,经常坐,与群众推心置腹交流中,甘愿做“小学生”,在拜群众为师中,以真心换真情,下真功取“真经”,从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办实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好日子。
发布人:新新 发布时间:2022-10-11 14:05 收藏 阅读人次:1684

初审:余路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