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多镜头”拍好“技能人像”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政府 过筱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近日,《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健全职业标准体系和评价制度”,发出了加快技能人才聚集、释放技能人才红利的动员令,吹响了转变政府职能、用好评价指挥棒的集结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超级工程背后,无一不印刻着大国工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用好“多镜头”考核方式,才能让技能饭碗端得稳、吃得香,才能让澎湃“才”力涌得高、奔得远。

  用“长焦镜头”瞄准“市场导向”,拍全技能人才“清晰轮廓”。评价的话语权落在何处,很大程度影响着人才的队伍结构。今年3月,人社部划分的新“八级工”序列,就是对职业资格“松绑”的有益探索;10月,《意见》强调“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在职业标准体系的重要作用,意味着市场将逐渐回归评价本位,掌握人才资源配置的主动权。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纠正人才管理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建立“谁用人、谁评价、谁负责”模式,合理对接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可谓正当其时。一方面,向用人单位充分放权,“让听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推进以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为主要载体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另一方面,继续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保障权威性的同时做好对评价主体的监管和服务工作,催发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用“广角镜头”拓宽“能力边界”,拍实技能人才“传神容颜”。“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新时代人才观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聚焦以“德”和“才”为基本内容的衡量标准。对技能人才而言,树立“水中淬火注精神”的职业操守,传承“心心在一艺”“心心在一职”的工匠精神,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学历不等于能力,论文不等于知识,资历和奖项也不能替换实践性和创新性。要勇于打破唯学历、唯论文、唯资历等“坛坛罐罐”,坚持以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增加技术创新推广、专利发明创造、成果转化效益、公共服务质量等指标在评价矩阵中的权重。要坚持全球视野,积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加快蹚出一条适合本土的新路子,让技能人才凭自身“绝活”,在“奥林匹克”擂台上大显身手、破圈出道。

  用“微距镜头”开发“职业标准”,拍细技能人才“生动样貌”。量体裁衣靠尺子,人才评价看标准。随着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诸如“网店美工”“民宿管家服务”“连锁经营管理师”“数据库运行管理员”等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对于这些尚未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工种和项目,亟需组织开发技能评价规范,形成统一、合理、完善的技能评价标准。助推内容“精准精细”,遴选专业能力强、开发经验丰富的单位承担紧缺职业、新兴职业题库开发工作,用识才的“火眼金睛”,准确把握各类技能人才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察人本领、知人潜能。同时,加强流程“公开公正”,以“赛马不相马”的竞争竞跑破除门槛限制,以证书间的互通互融打通身份壁垒,以技术资源的共建共享压缩“暗箱操作”空间,充分激活技能人才“春水池”,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发布人:12371网友ra4mc0 发布时间:2022-10-12 14:19 收藏 阅读人次:42999

初审:向阳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