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基层选调声:大盘山中的“冷”与“热”

浙江省磐安县大盘镇选调生 陈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正逢深秋,连绵细雨笼罩着浙江省磐安县大盘山脉,独属于南方的湿冷一寸寸渗透进人们的身体,初到大盘的我,坐在办公桌前,虽然已经手脚冰冷,但新征程的号角声、大盘镇村干部热火朝天的干事激情、村民干净淳朴的笑容,让我的内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以及接下来驻村工作的期待与热情。

  克服环境之“冷”,在热烈的干事氛围中突破适应关。南方之寒甚于北方,山区之寒更甚,一场秋雨一场寒,大盘山里骤降的气温让久居城市的我猝不及防,“热量条”已经告急。风至授寒服,霜降休百工,然而村民们仿佛感受不到秋寒,在最近的环境卫生整治中,大家撸起袖子,“人人动手、户户参与、村村比拼”,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整治一处、清洁一处、靓丽一处”,共建共享美丽城镇新面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我体会到,选调生要做村里工作,绝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而是要心怀热忱,积极走出去躬身实践,跟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作政策宣传,晓民情民意,做民生实事。实际上,选调生到村后,不仅要适应气温骤“冷”,还要适应生活骤“冷”:从“车水马龙”到“鸡鸣狗叫”,从“都市丽人”到“沾满泥土”,从喧嚣都市的“斑斓夜景”到狭窄入户路上的“盏盏路灯”。面对工作生活环境多重转变,快速进入角色的秘诀是,坚守为民服务初心,从“身到基层”到“心到基层”,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放在工作落实上,在干事中融入,在融入中思考,在思考中转变。

  克服交往之“冷”,在热乎的干群关系中突破语言关。初到大盘之时,我完全听不懂这里的方言,面对焦急来访的老人殷切的目光,我只能尴尬地笑笑,解释“我不是本地人,听不懂这里方言,能否改用普通话”,那瞬间空气会突然变“冷”,然后几乎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人只能由村干部接待。那一刻,我明白了只有学会说“土话”才能和群众交流,才能被群众认可为“自家人”。全员核酸检测日,接送老人的车辆到达村广场检测点时,村干部已经打开舞台LED屏,在热闹的音乐中,村民们秩序井然地排队做核酸,同时村干部们做好登记、引导并解答有关政策问题。在这融洽的气氛中,我已经能听懂一些方言词汇,并成功教会几位村民如何展示“健康码”,在此过程中我体会到,在村工作应多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思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多为群众考虑一分,群众多配合十分。选调生在今后的走村入户中,应注意记下村民姓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叫得上名”“说得上话”,才有可能“办得成事”,在“家长里短”中拉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在与老百姓打交道中褪去“书生气”、增添“泥土香”。

  克服本领之“冷”,在火热的学习激情中突破能力关。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到基层来才发现,基层干部通常都是“多面手”,疫情防控、项目落地、征地拆迁、民生医保等工作都需要熟知上级的相关政策,准确地向群众做好宣传解答,采取有力的措施全面落实贯彻,才能使群众理解、支持国家建设,享受国家发展带来的实惠。初来乍到、跃跃欲试的我,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让我感到“本领恐慌”。我体会到,要勇于直面自己的“知识盲区”,保持“小学生”般勤学乐学好学的心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系统地学习各项民生政策,同时时刻谨记“三人行,必有我师”,抓住一切机会向身边治村经验丰富的村干部、热情淳朴的地道农民等学习处理壮大集体经济的途径、基层事务的“诀窍”、调解纠纷的方法、与人沟通的技巧。既要抬头“穿线”,又要低头“引针”,既要准确掌握上级政策,又要俯下身去调查、去研究,了解群众需求,掌握实际情况。在“八小时”之外,更要时不我待,为精神“补钙”,为思想“充电”,努力成长为能做事、做成事的“排头兵”,把青春的热血挥洒在广阔的基层天地,绽放出最美的青春之花。
发布人:12371网友l8p6pw 发布时间:2022-11-2 12:09 收藏 阅读人次:10081

初审:吴晓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