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四川巴州:“小诉求”托起民生“大幸福”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委组织部 张桂铭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中心城区6个城区街道,常住人口42万人,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问题楼盘、交通堵塞、基础设施落后、休闲场所紧缺等城市病日渐显现,极大地考验着城乡基层治理能力。近年来,巴州区委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深入推进市民诉求“大起底”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和操心事,老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深调研、细谋划,开门“问卷”捞诉求。巴州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方位打捞群众急忧愁盼问题。 一盘棋谋划。区委、区政府立足城区历史遗留问题多、群众反映诉求多的实际,在开展为期1个月专题调研,专题听取有关情况、审议诉求大起底工作方案,建立区委牵总、区级领导负责、区级部门(街道)“一把手”主抓的责任体系,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体化推进。活动开展前,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中广泛宣传市民诉求“大起底”活动的意义、目的和措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并将之与城市基层治理、老城功能疏解、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一体研究、一体部署、一体推进,真正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一揽子打捞。按照“找得到、摸得准、捞得全”要求,整合街道、社区和全区志愿服务队伍等力量,组织157支队伍,采取“扫码”线上“采”、设置信箱“收”、发放问卷“征”、组织群众“提”、入户走访“谈”、蹲点调研“挖”等,变“群众来访”为“干部接访”“主动下访”,全面打捞市民各类诉求。

  甄类别、分层级,认真“答卷”解民忧。针对打捞的诉求,巴州区坚持“事必有回应、事必有人管、事必限时办”,严把甄别关、程序关、销号关。逐级甄别。按照“先甄别、后化解”工作流程,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先对收集诉求全面甄别,对筛选出的无效诉求,由社区向群众沟通解释、说明情况;对有效诉求,自下而上逐级甄别,根据领域、性质和难易程度综合研判,厘清诉求化解责任层级。分层明责。按照“小事社区办、难事街道担、大事区上管”的工作思路,将一般性合理诉求纳入社区台账管理;对社区不能化解的诉求,由所在街道甄别后纳入街道台账统一管理;对涉及市区相关部门和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且街道难以化解的诉求,纳入区级台账管理。分类办理。易事快处。对公共服务、小区管理、环境整治等可立办或短期见效诉求,发动城市42个社区900余名干部、网格员、志愿者,落实人员跟办、协办或代办,做到立办速办,及时由群众验收销号。特事专办。对“老大难”问题,实行区级领导挂包制,党政联席会议共同推动落实解决。难事攻坚。对市政建设、政策兑现、社会治安等重点难点诉求,实施“吹哨报道”和“派单直办”双轮驱动,赋予社区统筹权,整合资源力量,协同解决诉求。

  强监督、聚合力,公开“阅卷”提实效。巴州区建立会商督办通报考核机制,全方位督促化解措施落地。定期会商。区委每周一召开“碰头会”,明确“大起底”重点工作;每月底召开“联席会”,综合协调解决跨部门、跨行业、跨辖区的重大疑难诉求。 实地验靶。组建专项督查组,深入实地“验靶”督查,由新闻媒体跟踪暗访“验靶”。区级挂联领导,不定期带队直插基层一线,实地调研督导解决问题。榜单管理。建立化解成效“红黑榜”,对诉求化解情况实行“周通报、周评比、周约谈”。将化解工作较好的单位纳入“红榜”,作为奖励依据;进度滞后的单位列入“黑榜”,第一次提醒,第二次约谈,第三次责令检视并作为问责追责的依据。考核评价。运用“红黑榜”管理结果,将榜单通报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得分挂钩,与干部使用、评先选优和职级职务晋升挂钩。对工作推进不力、落实工作不到位、被约谈及责令检视的单位,一律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干部,一律追究个人责任。

  诉求大起底活动开展以来,巴州区累计打捞各类诉求12878个,协调化解12700余个,92处4100平方米违章建筑被成功拆除,8个临街农贸市场集中搬迁,启动35万平方米安置还房项目,办理产权证24382件,整治30条背街小巷,改造48个老旧小区,增设1.6万个停车位……办理情况全部实现点对点向群众反馈。

  有破有立,有拆有建,有改有治,城市发展中的一些管理难点、市民痛点问题得到解决,全区信访量同比下降48%,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在全省位次同比上升39位。
发布人:方木叶 发布时间:2022-11-8 15:00 收藏 阅读人次:3917

初审:安可欣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