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深刻阐释了湿地保护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开篇即以湿地起兴,在古人眼里,湿地充满了无限之美。保护湿地,我们一直在行动,守护“地球之肾”的健康,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让湿地成为“福地”。
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让湿地成为“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的宜居福地。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地球之肾”,湿地在涵养水源、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直努力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勇担保护湿地的使命,为构建美丽地球家园而努力。
开展“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绿色行动,让湿地成为“钱塘月,洞庭烟,沙湖水色竟如天”的宜游福地。今年是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30周年。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中国是湿地保护的倡导者和积极践行者,从践行“两山”理念,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到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湿地保护不只是一项长期、任重而道远、关乎子孙万代的伟业,还是一个摆在全世界面前的共同课题,我们唯有团结合作、携手并进,让湿地成为人类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勾勒“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愿景,让湿地成为“霞光万道山映红,碧水青山是宝藏”的宜业福地。湿地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对保护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更是息息相关。中国目前已建立901处国家湿地公园,有效保护了240余万公顷湿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500多亿元,约90%的国家湿地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非一朝一夕之力,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要以此次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盛会为契机,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湿地保护行动,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