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四个聚焦”打通基层人才建设“四实”链条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县委组织部 张文俊 孙健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河南省杞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坚持“四个聚焦”,在人才“引、育、用、留”上不断发力,积极探索人才工作新思路,多措并举打通基层人才建设“四实”链条,着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不断为杞县乡村振兴夯实人才根基。

  聚焦“协同+精准”,凝心聚力,着力在“引”上施实策。“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近年来,河南省杞县坚持将聚才引才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细化各单位人才工作职能职责,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在全县推进形成党委领导、上下联动、各单位协同的人才工作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立足全县发展实际,以“产业+人才”引才模式,围绕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制定《杞县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暂行办法》,“蓄水筑池”精准打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不断创新引才形式、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1+N”带动效应,以“乡愁+人才”模式,推进实施杞县籍人才“回归工程”。大力支持返乡创业项目发展,吸引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兴业,为符合条件人员积极提供创业开业帮助,切实激活人才引进“一池春水”。

  聚焦“产业+带培”,创新引领,着力在“育”上亮实招。“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人才”,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杞县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立县、科技强县,着力搭建与高层次人才合作共享平台,依托本地大蒜产业优势,与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合作建成教授工作站,大蒜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培育带动全县蒜农增收致富。杞县大蒜更被评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51.56亿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与天津大学合作成立河南津熙铝型材先进技术研究院,持续做大做强产业链,助推杞县铝型材产业跨入全国第一方阵。同时,不断优化本土人才培育机制,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合作交流,通过顾问咨询、培训指导、定向服务等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建造一支懂农业、会技术的高技能“新农人”。

  聚焦“党建+一线”,磨砺担当,着力在“用”上见实效。“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基层,是人才成长成才的“天然土壤”。近年来,杞县以“一线用才”为根本导向,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攻坚一线磨练锤打、淬火成钢。坚持科技下乡、服务乡村,有效推动科技人才下沉,选拔多名高层次人才充实到乡镇一线,积极发挥科技扶志作用。推行“产业+项目+科技特派员”协同模式,精心为乡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切实让人才“沉”下去,基层“活”起来。有效激活新乡贤资源、智慧、力量,引导新乡贤在杞县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领域发挥示范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人才动能。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组织体系,加强人才思政教育培训,号召广大人才躬身入局、主动作为,着力锻造一支肯吃苦、本领强、能担当的乡村振兴“铁军”。

  聚焦“激励+保障”,优化服务,着力在“留”上下实功。“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近年来,杞县在人才激励保障方面不断探索,下足实功,坚持在政策上激励、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怀,切实走好“留才”每一步。建立人才评价分级制度,聚焦人才实际需求,在衣食住行方面提供精细化服务,消除人才“后顾之忧”。对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次性安置费、保障住房、办公条件、配套设施等,当好人才贴心“服务员”,让优秀人才“适应水土”。同时,加快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拓宽人才上升空间,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方面为人才“松绑”,充分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留住人才“加油助力”。进一步突出实绩导向,树牢实干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以实干论“英雄”,以实绩选人才,切实在杞县乡村振兴征程中做好做实人才支撑保障。
发布人:孙健 发布时间:2022-11-10 08:01 收藏 阅读人次:5369

初审:易晗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