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

“声临其境”方能“声入人心”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委组织部 史志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期,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要求从现在起到明年年初,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理论宣讲,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理论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的宣讲工作,不仅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更要聚焦新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让宣讲“声临其境”,在接地气、个性化、出新意上下功夫,才能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声入人心”。

  当好语言“翻译官”,让宣讲接地气、带露珠。通常来说,基层普通群众理论素养较低,对一些“高大上”的方针政策、理论和一些比较专业的术语的理解显得比较困难。那么,如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避免在基层“曲高和寡”,实现普及化、大众化呢?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搞好语言“翻译”工作,要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老百姓的“乡音土语”来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生动阐释,让宣讲接上地气,把虚的变实,将远的拉近,将繁的化简,既紧贴实际又把住时代脉搏,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学得进、悟得透,引发思想共鸣。反之,如果采用居高临下地说教、照本宣科地传达、一厢情愿地灌输、脱离实际地空谈,把生动的理论讲得干瘪,对群众的疑惑和关切心里没数、答不上来,老百姓自然会不认同、不买账,甚至会“用脚投票”,更遑论让宣讲“声入人心”。

  优化内容“供给侧”,让宣讲个性化、精准化。在网络信息时代,“大水漫灌”“老少皆宜”式的宣讲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精准滴灌”,就要紧扣老百姓关切点,析事明理、解疑释惑,把理论糅进群众的生活工作中,群众身边闪闪发光的典型故事里,为不同受众分层分类量身打造个性化宣讲模式。针对党员干部,就要多讲讲“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针对青年群体,就要多传递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奋斗拼搏的正能量;针对农村群众,就要多唠一唠乡村振兴、医保养老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针对学生群体,就要多讲讲爱国爱家,奋发向上的榜样故事……只有让宣讲内容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群众才能坐得下、弄得懂、听得进。

  充实形式“万花筒”,让宣讲活起来、新起来。学者米尔斯曾强调社会学研究需要“想象力”,实际上,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样需要“想象力”,只要不完全拘泥于陈旧套路,不断更新理念方法,想把理论讲实、讲活、讲新,也未必那么难,可以采取“线上+线下”齐发力的宣讲模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在线下,要走到田间地头、进入群众家中,拉家常、问冷暖,面对面向群众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同时还可以结合本地人文、生态、历史、艺术、风俗用文艺演出、知识问答等创新方式开展宣讲;在线上,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选取百姓关注、关切、关心的话题,运用百姓摸得着、看得见、信得过的事例,采用百姓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的语言,对理论进行深入浅出、入情入理的讲解,同时还要借助好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宣传阵地,综合运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传递党的二十大精神,让理论文字“跃然纸上”,镌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发布人:小时光 发布时间:2022-11-10 10:01 收藏 阅读人次:5623

初审:易晗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