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

“心”合意同 “才”聚基层

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委组织部 王盈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人才”,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基层和人才犹如鱼和水,基层发展需要人才支撑,人才成长需要基层历练,因此要聚焦引才聚智、育才凝力、产才共兴、爱才留心,让基层与人才“心合意同”,才能让优秀人才聚于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为基层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诚心引才,做到党管人才原则与政策支持体系同向而行。“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想要更好地为基层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就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人才工作的大格局、大平台,把基层建设成为集才的磁场、创业的宝地、优秀人才向往的乐土。要建立党管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用好党委(党组)书记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机制,做到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注重政治吸纳。突出刚性引才、柔性引智,注重借力借势、以才引才,以人才新政为依托,定期摸排优势产业人才缺口,采取签约聘用、兼职挂职、技术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和品质数量,靶向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做到既引进“永久牌”人才,也引进“飞鸽牌”人才。

  悉心育才,做到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同研共进。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造就人才成长的沃土,是催生人才辈出的动力,也是调动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人才成长没有捷径、人才需求各不相同,要从需求端研究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供给侧研究如何优化人才培养,创新校企协同、工学结合机制,采取政府定向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技术教育基地,健全人才“传帮带”制度,探索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创新“订单式”“供需式”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制定培育方案、“因人而异”设置培育内容,分期分批组织各类人才开展培训,既培养高精尖缺、创新创业的“顶天”人才,又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的“立地”人才。

  精心用才,做到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人才成就事业发展,事业发展造就人才。”产业项目抓好了,人才有了用武之地,才能激励引导人才发展,更加为产业兴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良好生态和资源优势,要围绕自身优势发展绿色农业、文旅融合等特色产业,制定产业引才目录,实施重点项目攻坚“揭榜挂帅”制度,实行差别化人才评价、动态化跟踪管理,加大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力度,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统筹各部门单位从“人才+项目”中“领题”,以人才碰头、企业联盟、项目联合等方式,重点帮助一批风险小、收益大的新业态“破题”,形成“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人才聚集”的良性循环。

  留心爱才,做到工作效能与服务效率同步提升。“人才人才,首先是人,方能成才。”人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生态的竞争。“经营”人才的高境界是“经营”人心。如果说卓越情怀可以吸引人才投身基层,那么环境待遇则是人才扎根基层的基础。要健全完善人才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服务模式,构建以党性、品德、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责权利相挂钩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容错纠错机制,创建人才管家服务平台,人才数据“一库集成”、人才资讯“一网知晓”、人才政策“一站宣传”、人才服务“一键通办”、人才创业“一步对接”,常态化组织人才座谈会、读书会、联谊会,让广大人才在基层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
发布人:青铜小王 发布时间:2022-11-11 09:09 收藏 阅读人次:4173

初审:向阳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