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

走好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隆尧镇人民政府 赵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要求从现在起到明年年初,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必须积极探究方式方法,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巧用“带头人”,宣讲人物“多样化”。宣讲者是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代言人”,不仅政治站位要高,思路眼界要宽,更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反复揣摩、学深悟透、深钻细研。倘若宣讲者自身对理论认识不深,只“为了任务而宣讲”,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让理论教育流于表面。一直以来,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党校教师都是宣讲的“排头兵”,但要农民“愿意学”“真正懂”就要在把握当地人才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一支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熟悉乡村民情的宣讲队伍。队伍中可以有扎根基层的“乡土能人”、耳熟能详的“致富带头人”、深厚文化底蕴的“老教师”、做了不少实事的“志愿者们”……选择这样的宣讲主角可以弥补以往集中宣讲“一时热”“一头热”的缺陷,让宣讲更“接地气”“冒热气”“有朝气”。

  结合“身边事”,宣讲内容“故事化”。要想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的效果,就要将理论知识与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找到“关联点”,如此宣讲才能“击中味蕾”,让宣讲“有滋有味”。宣讲前,要深入基层调研,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习俗、产业特色”以及群众的“性格特点、学历层次、工作领域”等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盼什么讲什么”的原则,抓住宣讲的核心点,制定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不同授课方法。宣讲时,必须避免“照本宣科”“刻板深奥”,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着力点,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多讲、细讲,用群众“身边事”诠释大道理,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传递理论思想,让群众切实感到二十大是与他们切身相关的,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浸润、教化。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进而产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最终形成实践认同,将二十大精神精准传递到基层末梢。

  开发“新课堂”,宣讲形式“创新化”。宣讲的场所是确保宣讲质量的重要手段。以传统“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的说教模式未必会让老百姓“买账”,在宣讲场所上推陈出新,开发“新课堂”,转换“新场景”,才能带来“新气象”。利用当地资源特色,把课堂开在“标志性场所”。很多基层村庄具有丰富“红色基因”“历史建筑”“纪念广场”……蕴含着最鲜明的精神文化特征,把课堂开在当地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所可以提高宣讲鲜活感和文化性;走进群众生活场景,把课堂开在“家门口”。结合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将宣讲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甚至送“讲”上门,在宣讲时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技巧,把“普通话”翻译成“家乡话”,把“书面语”转化为“聊家常”,用简朴“接地气”的语言让百姓记得住、听得懂;善用网络宣讲阵地,课堂可开在“云端”。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将大讲堂与微课程相结合,根据不同受众群体需求,在“云上”开辟课堂,让“听讲”时间更灵活,场所更灵活。利用云端党支部、微信交流群等平台“开小课”,扩大宣讲的传播效应,使二十大精神宣讲教育入脑入心,取得实效,让党的好声音家喻户晓、沁人心脾。
发布人:乙亥羊 发布时间:2022-11-11 11:55 收藏 阅读人次:5665

初审:向阳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