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寻“味”龙山煎包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山镇选调生 叶伊贤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开启一日之计的方式有很多,而对于龙山镇的人们来说,煎包是最别致的一种。一方案板,一口煎锅,几张小桌,沉淀了一个世纪的独特滋味,承载着祖传匠艺的灵巧双手,构建起镇上人们对崭新一天的美好期待。

  尝一口,是传承匠心的“古早味”!

  龙山阿海煎包诞生于清末民国初期,祖上用土坯建成火炉,采用竹火烧制,手艺代代相传。从店主阿海记事起,爷爷奶奶就已经在做煎包生意了。

  祖传的手艺在阿海夫妇身上得以延续,今人功底之深厚和技术之纯熟与上百年前一脉相承。从备料到拌馅,从和面到擀皮,从包生煎到入锅再出锅,所有步骤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用馅用料颇有讲究,配比严格承袭祖传秘方;面团发酵充分,揉面力道均匀,擀面手法专业,擀出的面皮个个薄厚一致、大小相同,而且细腻有弹性;褶子捏得富有层次感,成型的包子不但皮松馅足,而且圆润美观,俨然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开锅时香气分子四处逃逸,引来早起的赶路人驻足光顾。龙山煎包所独具的“古早味”,是一代代手艺人的接力与传承,已然成为小镇清晨烟火气中不可或缺的味道。

  尝一口,是追求品质的“地道味”!

  龙山煎包的味道已经被镇上人们的味蕾所精确记忆,它的“地道味”与代代相传的经营理念密不可分。店主告诉我,凌晨四点就得开始一天的工作,必须赶上菜市场刚出摊儿就采购食材。用来拌馅的精瘦肉必须是新鲜货,再买一把鲜嫩翠绿的青葱,选用严格配比的五香粉,配上精心调制的大骨汤冻,这样搅拌出的馅料才能饱满多汁而不腻。必须采用品质最优的高筋面粉,提前一天和成软硬适中、光滑筋道的面团,在静置中充分发酵,这是保证煎包口感顺滑、松软弹牙的秘诀。在预热好的平底煎锅内注入适量的油,将包好的生煎整齐摆放,盖上锅盖使面皮与油相互作用,再添点儿水,让包子处于半蒸半煎的状态,约莫十分钟,底部变得金黄酥脆即大功告成。

  独自一人在店内静静享用煎包时,脑海中总是一片岁月静好:阿海夫妇将温情揉进面团,把朴实与厚道融入馅料,用汤汁浓缩岁月,点葱花提亮增鲜,煎锅不时“呲呲”地响着,以半蒸半煎氤氲浓香。任凭店外路人行色匆匆,店内也能固守独一份的宁静与从容。

  尝一口,是守护乡愁的“人情味”!

  阿海夫妇说,做这个生意并不轻松,起早贪黑是常态,还得遵循各个步骤的严格要求。但他们依然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为的就是留住人们记忆中的味道。前来购买煎包的顾客络绎不绝,绝大多数是镇上的乡亲们,在他们看来,煎包不只是舌尖上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更是一种色、香、味俱全的陪伴。用乡亲们的话来说:“从小吃到大的煎包,换个味道都会不习惯。”

  “大老远赶来就为了这一口。”不同人或许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他们始于对美食的好奇探索,醉于龙山煎包所给予的唇齿留香与无穷回味;更有若干年后返乡的宗亲归侨,庆幸于龙山煎包的味道经久不变,狂喜于自己的几多乡愁在飘零许久后仍得以寄托。

  依旧简单的陈设,依旧亲民的价格,依旧熟悉的味道。无论日月变换、四季更替,龙山煎包一直都在。在清晨的微光中,炉火升腾,浓香萦绕,小小煎包最抚凡人心,守护着无数人“孩提时的味道”,守护着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所有乡愁都融进了煎包里。愿漂泊思归的游子与匆忙赶路的过客终能寻“味”,并笑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发布人:叶太美 发布时间:2022-11-14 10:00 收藏 阅读人次:3845

初审:汪青雷 编辑:常习之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