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故事里的延安“声声”动心

江苏省海安市委组织部 陈林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延安这座镌刻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革命圣地,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延安精神必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用心聆听故事里的延安,从中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以实干实绩努力交出不负党的嘱托、时代号召与人民期待的优异答卷。

  听一声“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感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无上信仰。抗战期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抵达充满生机的陕北之后,发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由衷慨叹。自此,“到延安去”“我要去延安”成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爱国青年的心之所向与强烈愿望。主张抗日救国、“来去自由”的开明政策、指引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正确政治方向……让延安成为党中央的精神“堡垒”。从瓦窑堡会议到洛川会议,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凭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赢得了人心,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党员干部要筑牢政治底线、坚定理想信念、铭记职责使命,坚持以党的旗帜为行动指引,以党的创新理论补足精神之“钙”,时刻胸怀“国之大者”、融入“两个大局”,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做到立场不动摇、步调不落后、方向不偏离。

  听一曲《南泥湾》,汲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力量。“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扣人心弦的歌曲唱出延安的沧桑巨变、传来了历史回响。80多年前的1941年,南泥湾曾是“烂泥湾”,直到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奉命“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开进了野草丛生、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硬生生地用一把锄头一支枪垦出了“陕北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模范。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党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战胜了一项项困难。当前,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必须继承发扬实干苦干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学会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与问题矛盾“叫板子”,以“磨砺始得玉成”的奋斗姿态、“桑田改变依然在”的坚韧毅力,一山过了再攀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努力用“披星戴月”守护“星辰大海”。

  听一篇《为人民服务》,根植“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深情。1944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指出:“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延安时期,那一声声“甘为民仆耻为官”“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奉献之音铿锵有力,既是政治宣言,更是实际行动,如此一心为民、一心为公的良好形象,让共产党人塑造的“延安作风”彻底打败了“西安作风”。“赢得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党员干部要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打成一片、融成一团,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群众的诉求有人听、群众的难事有人办、群众的期盼有回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故事里的延安最是打动人心,故事里的延安精神必将代代相传。诚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传承;一个政党始终保持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引领。唯有让延安精神成为每一位党员干部心中最深最重的存在,才能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艘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发布人:木木2023 发布时间:2022-11-14 15:11 收藏 阅读人次:2762

初审:安可欣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