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工匠精神实现传统手艺的“鲜、活、实”

四川省蓬溪县农业农村局 熊劲帆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关键钥匙”,它是工匠对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臻至完美的匠心理念,它将民族记忆隐藏在了古老技艺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符号。要汇聚前进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要重视工匠精神,从匠心、匠人、匠艺三方面出发培养大国工匠,让传统手艺焕发新生。

  怀揣匠心,钻研技艺,在每一次不忘初心的创作中让手艺“实”起来。匠心既是手艺人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更是“终一生,爱一事”的耐心。在高强度、快节奏、大压力的现代社会,认真细致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克服寂寞,不浮躁不动摇,在这条孤独且漫长的长途旅程中稳步前行,十分难能可贵。手艺人往往都会面对技艺倦怠的职业难关,不少人在这一困难面前丢盔弃甲,或者转行换业、或者安于现状,成为得过且过的撞钟和尚,丧失了对于手艺最初的真心和感情,更谈不上工匠精神。其实钻研技艺本就是在日常之中沉下脚步、俯下身子调研思考,不断推敲打磨,锐意创造,让传统技艺一丝一缕清晰起来,在现实中既能看得到,更能学得到,让手艺真正“实”起来。

  培育匠人,注重传承,在每一次薪火相传的交替中让手艺“活”起来。轻巧灵动的手指游走材料之间,沉稳有力的手掌打磨一件作品。在这背后,是一个个平凡的民间艺人在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匠人是作品的缔造者也是传承的践行者。但现实过于残酷,大工业化不断压缩着匠人的生存空间,工业产品的效率让“慢工出细活”的匠人自叹不如。所谓工匠精神,离不开传承,保护手艺传承,就是要在涵养匠心之上培育匠人。一辈辈匠人,从手艺生疏到纯熟老练,技艺在手手相传中薪火不绝,培育了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并在一代代接力棒的传递中实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新时代匠人更要以传承技艺为本,让更多技能人才端好“技能碗”,以“结得千层茧,练成冲天翅”的厚积薄发,让手艺真正“活”起来。

  改善匠艺,守正创新,在每一次日以继夜的探索中让手艺“鲜”起来。在时代高速发展,技术快速换代的今天,部分手艺因循守旧,最终在社会中被遗忘。但也有许多技艺,搭上了“新技术”的快车,扭转了处于记忆边缘的不利地位,重新出发,创造成就。创新是实现手艺发展的“万能匙”,也是匠人奋斗的“方向标”,如何扮演好“穿针引线”的角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手艺人需要回答的现实课题。工匠们要在自己的诗与远方中追寻理想,从过去的经验中不断改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寻找古老技艺的发展出路,努力让传统手艺焕发活力“鲜”起来。
发布人:笔耕不辍熊熊 发布时间:2022-11-16 10:15 收藏 阅读人次:2432

初审:易晗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