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致敬彭士禄:为国“深潜”的一生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委组织部 黎倩玲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1月18日,是彭士禄院士诞辰97周年。他与命运抗争,胸怀壮志,矢志报国;他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永登高峰;他将名利看淡,永葆初心,不改本色。如今,曾经令他牵肠挂肚、夙兴夜寐的核事业,已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彭老的音容笑貌犹在,思想精神长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向“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彭士禄致敬!

  夙兴夜寐身许国,致敬“一生只做两件事”的执着。“我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在20世纪五十年代末,毛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核潜艇是保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只因一句“祖国需要”,彭老改学化工机械工程为原子能核动力专业,踏上核电事业的拓荒之路,从此彭老便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核电事业。择一事终其一生,牢记初心、善始善终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彭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我辈要以此为标,涵养“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神,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怀揣“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急难险重的领域中,忍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在风雨历练中积累经验,在尽责担责中淬炼本领,在真刀真枪中锤炼能力,在斗争考验中不断成长,方能成为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

  隐姓埋名成大业,致敬“沧海可填山可移”的坚守。在大漠隐姓埋名的日子里,彭士禄院士带领团队在四川的崇山峻岭间,克服重重困难,铸就了共和国的“水下钢铁长城”,造成了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从无图纸、无专家、无援助的“三无”境况到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彭士禄院士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核电领域的攻坚战,引领我国核电发展走上快车道……在计算工具只有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的艰苦条件下,彭老用几十万个数据为我国核潜艇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做出了丰碑式的贡献。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相较于彭老的付出,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艰难困苦犹如一粟之于沧海、蜉蝣之于天地,不及其万一,但我们要把自己当做一颗“螺丝钉”,紧紧地扭在国家发展的磅礴巨轮上,拿出“日拱一卒”的韧劲,坚定“滴水穿石”的执着,主动到基层一线、艰难困苦的地方去磨砺意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实效,让中国梦美好愿景化为现实。

  淡泊名利守初心,致敬“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忘我。“我当然愿意!只要祖国需要!”彭士禄院士一生都致力核事业研究,他从不计荣辱得失,也从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在困难时期基地物资奇缺时啃窝窝头、挖野菜搞科研;患胃病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却还在为自己可以活下来,能继续为国效力而感到喜悦;在被授予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后捐赠100万港币奖金,用于培养核事业人才……直到他逝世之前还活跃在工作岗位的第一线。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默默无闻的人。我们要以彭老为楷模,传承“苦干”“愿干”“乐干”的品质,“追求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我”境界与“奋斗有我,事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淡泊心对待名利得失,以敬畏心对待工作岗位,在“无我”中奉献自我,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默默无闻当好人民群众通往美好生活的“敲门砖”“铺路石”,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基层舞台上施展理想抱负、成就出彩人生。
发布人:近溪楼 发布时间:2022-11-21 11:09 收藏 阅读人次:2082

初审:汪青雷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