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为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笔者认为,各地要把推动发展、提质增效统筹进去,要把求真务实、去伪存精考虑进去,真情实意地“减”,真正为基层赋能增效。只有这样,广大基层干部才能放开手脚抓落实、谋发展,才能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发文”须多一点“短、实、新”,少一点“长、空、假”。印发文件,是部署、落实和推动工作的惯常手段,是必要的。反之,如果是机械性要求配套一些“堆叠式”“拆解式”“撒网式”发文,就会极大地造成工作重复、资源浪费,导致下一级单位疲于应付,甚至会“滥竽充数”“瞒天过海”。笔者认为,应当持之以恒地给“文山”降“高度”,倡导部门联合发文、无纸化发文、统筹化发文,尽量减少发文数量、发文频次,切忌“过度留痕”“到此一游”,坚决砍掉不必要的文件,确保发文聚焦真问题、解决难问题。坚决防止层层套发文件,发冗长的文件、发泛泛而谈的文件、发被动完任务的文件,要以减轻基层负担、推动工作落实为最终目的。同时,要防止“削文山”行动“改头换面”,甚至“跑偏变异”,切实杜绝用形式主义做法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的“怪像”出现。只有“削文山”直中要害、直达病灶,“去粗取精”之后,留下的公文方能提质政务,起到“以文辅政”的作用,文风自然也就会清新亮丽,经世致用,故而我们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再是“咬文嚼字”,而是实事求是地谋发展、促进步。
“开会”须多一点“少、精、快”,少一点“多、虚、绕”。召开会议,是为了集思广益,集中“小智慧”解决“大问题”,同时节约时间和工作成本。反之,如果是地方和部门领导“沉迷”于开会做安排,“依赖”于开会做总结,或是落实工作“生搬硬套”,上级开完下级层层传达,用会议落实会议,这些情况就会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精力浪费,也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败坏党风政风。笔者认为,狠刹会议泛滥之风,就要开“有用”的会、“紧要”的会,面对面讲“直话”,心贴心说“实情”,要“畅所欲言”“直中要害”,摒弃套话、空话、废话。要充分运用现代网络科技手段,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减少“舟车劳顿”,减少资源浪费,尤其是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更应该减少“见面”。同时,要做到开短会、考小会、开合并的会、开及时的会,至于“一竿子插到底”的会,就要周密分析、综合研判,尽量不要再层层去传达、反复再强调。只有这样,我们开会才能真正去把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急难愁盼、群众所思所想的“那些事儿”想一想、捋一捋,议一议,定一定,真正把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会风传承下去。
“检查”须多一点“稳、准、狠”,少一点“粗、繁、乱”。检查指导工作,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决策和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反之,如果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时候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指指点点”,一味地压责任、甩担子,检查流于形式、敷衍塞责、例行公事,只对成绩、经验倾情夸赞、溢美有加,但对问题轻描淡写、视而不见、刻意回避,就会导致下级干部经常白加黑、五加二地忙于各种迎检材料的准备,疲于讲求各种“繁文缛节”、应付各种“迎来送往”,甚至出现“投其所好”搞面子工程、做应景文章的“不法行为”,从而没有多少时间知民情、做实事、解难题,担民忧,就会造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笔者认为,检查指导工作,既要“扬鞭”也要“驾辕”,发现问题是前提,指出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是目的,要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做到掌握情况“明察秋毫”,指出问题“一针见血”,提出要求“义正词严”,要明白,“走心”的检查指导才是真正的整治和督促,才是上级对下级善意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