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一颗苹果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甘肃省通渭县新景乡人民政府 田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初冬的暖阳洒在甘肃省通渭县新景乡王湾村,空气中弥散着一股淡淡的苹果香,浸润着心情,舒爽着情怀。

  近年来,通渭县新景乡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把苹果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万亩山地苹果基地,呈现出良好的带农富农效应,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助农增收的“聚宝盆”和“摇钱树”。

  王湾村地处通渭县新景乡西南部,地势起伏大,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山地苹果种植的天然优势,该地产出的苹果品质优、色泽艳,深受市场青睐。

  提起这几年村上的产业变化,新景乡王湾村党支部书记郑振吉说,得益于乡上以“抓党建、促振兴、兴产业、富百姓”为工作思路,以山地苹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为重点,积极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强村富民目标。王湾村的丰收画面,也是新景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同时,通渭县新景乡放大“党组织+”效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带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有效激发了党员干事创业活力,通渭县新景乡王湾村村委会副主任郑长吉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今年收购价格高着呢,现在能卖四块多一斤,这么好的价钱让我们农民种苹果都有信心。我已经种了22年的苹果,现在有20亩的果园。”通渭县新景乡王湾村村委会副主任郑长吉说,按照平均亩产一千五百多斤,今年预计收益十万多元。

  多年种植苹果树的王湾村党员苹果种植大户郑长吉,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土能手”。为了带动更多村民种苹果致富,依靠多年的种植管理经验积累,郑长吉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他无偿把苹果新的栽培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在他的带动下,王湾村群众都种上了苹果,通过多年的努力,王湾村现有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946亩,到今年已形成规模,户均达到18亩,年收入2000多万元。而郑长吉也成为当地的“名人”,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致富领路人。

  这些年,在党和国家富民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郑长吉一家靠种植苹果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盖了新房子,换了新汽车,日子富足,也成了村民们羡慕和学习的榜样。

  一棵苹果树,富了一方人。苹果在新景乡种植已经有20多个年头,苹果给新景乡群众带来了非常客观的收入。截至目前,全乡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3.2万亩以上,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今年以来,通渭县新景乡实施了“稳粮、稳园、扩养、粮促养、肥还园”的粮果畜循环农业发展思路,提效益、增收入、守底线,实现种粮、果园和养殖双促进、双循环,为实现果乡美、果业强、果业富的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激励着像郑长吉一样的1898户新景乡果农,大家纷纷意志坚定地表示,要种好苹果,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奋斗在平凡岗位上的人,每个人都了不起。今后我们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立足王湾村苹果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实际,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新景乡王湾村村民王进胜说。

  近年来,新景乡借助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按照全乡“1122”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和打造全县“优质山地苹果基地”的发展定位,把苹果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通过“四抓四提升”工作举措,着力打造大寨村—路岔村—半岔村—王湾村万亩苹果产业示范点,让种植户抱团发展,不但带动了全乡苹果种植管理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也让附近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致富增收道路,有力推动了当地苹果产业良好可持续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站在新的起点上,通渭县新景乡将聚焦全市“5678”关键指标支撑下的“三更有、三倍增”发展目标,围绕实施“双构建双提高”工程,持续推进“四带六联”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发挥苹果产业联合党委政治引领作用,让党旗更红、产业更兴、百姓更富、生态更美。
发布人:12371网友b571bl 发布时间:2022-11-23 22:02 收藏 阅读人次:1754

初审:安可欣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