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了百余次,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为民初心,诠释了人民领袖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百年非凡历程,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念,他们奉献自我、拼尽全力,书写了一张张人民满意、闪耀时代的答卷。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新时代的“答卷人”,当涵养“度量衡”将民心“置顶”,真正体悟“民心所向”的度量衡,用心写好为民的“好篇章”。
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深度”,在“春风细拂”中温暖民心。“百姓谁不爱好官”,古往今来,从封建社会人们渴望清官为民作主,到当今时代群众希望公仆倾情服务,一个心里装着百姓、情感与民共振的干部,方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喜爱和拥护。群众的内心是柔软的,那种柔软是寒风里有人关怀就能泛起的感动、是烈日中有人撑伞就能涌起的幸福、是需要时有人帮助就能感到的安心,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根植于干部的初心当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深度”,眼里能看到群众的喜怒哀乐、心里能记住群众的安危冷暖、行动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在一言一行中诠释为民之心、在一点一滴中浇灌情感源泉,真正将真心关怀的温暖化为“和煦春风”,丝丝吹拂入民心。
涵养“燃己为灯映梦想”的胸怀“器量”,在“无私奉献”中走进民心。百年非凡历程,一位位人民公仆的故事和形象留在了群众的心中,从“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到“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从“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谷文昌,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黄大发,一代代共产党人以人民期盼为念,将青春的汗水、奋斗的人生全部倾注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当中。群众的向往是真切的,这向往里有“丰年人乐业”的富足、有“陇上踏歌行”的美好、有“悠然见南山”的畅快。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燃己为灯映梦想”的胸怀“器量”,将小我的抱负融入民族的愿景、人民的期望中,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展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襟怀,方能在“无私奉献”中走进民心。
涵养“勤政养廉忧民事”的自律“平衡”,在“勤廉务实”中回应民心。“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人人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既记录着让人高兴、感动、喜欢的瞬间,也记录着让人难过、不满、愤怒的行为,特别是面对群众的基层干部,工作的表现、生活的作风,群众看得真切、听得细致、记得深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眼睛装满了躬身实干的担当、也看见了夙夜在公的奉献,也会看到不尽人意的举动、令人心寒的表现。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勤政养廉忧民事”的自律“平衡”,既能守住“八小时之内”的行为表现,更能管住“八小时之外”的个人生活,不仅能好好经营工作、干出实绩,更要严格管理自我、约束家人,将干部的好形象留在群众的印象里,以“勤廉务实”回应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