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意见、工作方案的出台,各地区各院校的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让思政“小课堂”与立德树人“大方向”、一体化建设“大格局”、社会教育“大课堂”、启智育人“大师资”等结合起来,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发挥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真正让大思政课“真”入人心。
聚焦真需求、真问题,精准把脉真解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党始终坚持开门办大思政课,能够更好突出大思想课“大”的内涵和外延,推动更广区域、更多主体、更丰富方式有效联动,发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政治优势,不断满足人民期盼,积极回应现实关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大思政课教育的现实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原则,立足教育体系建设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正确处理师者授业解惑与学生求业存疑的关系,锚定目标、盯紧问题,找准病灶、精准施策,不断提升大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开展好思政导学,教好“人生第一课”,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到日常教学科研中、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更多受众群体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持讲真话、动真情,启智润心真共鸣。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教好大思政课,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思政教师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牢思政教育“主人翁”意识,面向国内外形势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新时代新征程目标任务讲好大思政课,把握好生活素材、理论素材,从好的家庭家教家风中把蕴含的大思政课智慧提炼出来,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发挥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拓展榜样示范带动优势,声情并茂、用心用力用最鲜活的事例讲好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喜闻乐见、互联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把党的科学理论融入身边真人真事、时事热点进行分析总结,创作更多启发智慧、浸润心灵、引发共鸣的网络文化产品,通过“屏对屏”实现心连心,汇聚起大思政课的思想和行动合力。
把握真担当、真作为,实事求是真见效。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全体党员要在大思政课的学科基础建设和理论实践成果拓展中不断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根本问题,坚持用“两个结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断用党的科学理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各高校要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运用好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孵化基地,整合好辅导员、团委、学生会等多方力量,压实大思政课教育“责任田”,展现青年思政队伍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精神面貌,用初心使命感召学生,用担当作为砥砺信仰,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用好“学生评价”指挥棒,倒逼责任落实,坚决整治浮于表面、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的思政教育作风,推动大思政课教育走深走实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