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让乡村文化之“光” 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大黑河乡人民政府选调生 张星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各项利民举措稳步落地、逐步落实,农村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群众的物质生活也随之提档升级,奏响了幸福生活的新乐章。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和智慧力量,要始终抓住乡村文化振兴这个“魂”,真正让乡村文化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为乡村振兴打下更为坚实的文化根基。

  以“文”聚力,奠定文化强基固本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格局下,如何打造乡村文化高地,为乡村振兴赋能引航,已成为乡村振兴进阶的重要课题。如何破题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笔者认为,需从两个方面做足文章。一方面,打造人才“智高地”,建立乡村人才库,广泛吸纳本土文艺领域名人、文艺文化协会人员等,借力乡贤,梳理文化企业从业者、文艺院团工作者等文化人才目录,依托他们在文化事业方面的经验、学识、技艺,壮大乡村文化事业;另一方面,在“强设施”上出实招,要大力推进文化强基工程,建设文化展示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村民文体广场等场所,积极策划组织文娱活动,让村民享有更为丰富、更加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文”化人,打通文化浸润无声之“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唯有多措并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文化浸润无声的作用,才能扮靓村民的精神家园。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沁润人心,牢牢抓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魂”,依托人文历史、乡土曲艺、民间技艺、民俗民风等文化禀赋,整合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潜力,打造本土特色品牌,让村民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中,提升精神文明素养,持续增强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要以现代乡风文明德化人心,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婚丧嫁娶办酒申报审批制度,加快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多举措、全方位宣传农村“治风”工作,树立群众身边榜样,以家庭文明推动社会文明,营造全民参与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见行见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以“文”兴业,创新文化服务社会之“路”。乡土文化是一张“靓丽”的名片,是维系村民的精神纽带,只有用“特色文化”土壤栽培,才能培育出乡村建设“富贵竹”。要夯实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石,走好“文化+N”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走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以文化+特色产业为抓手,聚焦马铃薯、柑桔、优质稻、油茶等当地特色产业,依托“神奇吧,土豆”“稻乡+稻香+稻享” 等节庆活动,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拓展产业发展思路。以文化+乡村旅游为导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特色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民间传说等乡村文化,着力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园、农家乐等,利用乡土文化有益成分,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观光者在青山秀水间奔赴一场文化盛宴。
发布人:耿耿星河 发布时间:2022-11-27 16:49 收藏 阅读人次:3454

初审:李爱国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