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致敬萧树烈:永不熄灭的“红烛”

贵州省织金县委组织部 罗至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一根蜡烛,应该怎样燃烧,才能永远照亮他人?革命先烈萧树烈用他的一生的遵循给予我们答案,那就是“把自身做成一支蜡烛,为点起‘为他’的爱之火,鞠躬尽瘁……”在他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中,始终秉持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革命情怀,铸就了“永不熄灭、追求光明、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年华虽流逝,精神永长存,在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烛光”映照在身,广大青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萧树烈的革命“红烛精神”,燃点人生,无私奉献。

  永葆“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报国情怀,坚持理论武装头脑,在笃学思悟中“丰羽”腾飞。1921年秋,萧树烈到安徽省宣城第四师范学校任教,为激励学子刻苦学习,他写下“前程万里,毛羽需丰,一旦奋飞何其雄”的诗句,勉励学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在不断学习中丰满羽翼,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大鹏乘风一日起”,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踏上新征程,广大青年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丰羽”进程,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铭心入脑,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找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方向,时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悟透时代发展的规律,解锁关键技能,才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干部”。

  厚植“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的为民情怀,秉持无私奉献精神,于全心全意中“为他”奋进。萧树烈在《诗的生活与方程式的生活》文章中这样写道:“哪一个不是把自身做成一支蜡烛,为点起‘为他’的爱之火,鞠躬尽瘁……”革命是新中国的革命,是为千千万万的“他人”。1921年秋,萧树烈到安徽省宣城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提出了“到民间去”和“改革社会”的口号,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号召当时的知识青年们去关注基层、改造基层,将所学运用到救国图存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新征程使命惟艰,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迫在眉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时不我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需要上下求索。再出发,广大青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投身基层治理最前沿、疫情防控第一线、乡村振兴主阵地,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厚植为民情怀,提升服务水平,以舍“小我”铸就“大我”,以舍“小家”成就“大家”,坚持不懈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常怀“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的担当情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不畏牺牲中“拼搏”奋斗。1927年4月22日,年仅34岁的萧树烈与刘尔嵩等人受到国民党迫害,在高呼“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英勇就义,他的一生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光明磊落地燃尽自己,点燃革命火种,为无数时代青年指引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呼吁:“同志们!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无数的革命先烈只因信仰坚定、理想笃定,所以不畏生死,这是伟大的建党精神,需要广大青年赓续弘扬。新征程雄关漫道、千难万险,唯有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不畏牺牲,艰苦奋斗,我们才能增志气、强骨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有底气,切实做到不负韶华、不负初心,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发布人:比天心 发布时间:2022-11-29 17:02 收藏 阅读人次:3793

初审:李爱国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