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耐心让群众“把话说完”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委组织部 吕开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有的党员干部与群众打交道时,还没等群众把话说完,就很不耐烦地打断对方,说出“你别说了,我都知道了”“这个问题我清楚”“说那么多没用的”等等,一下子就把话到嘴边的群众噎住,场面陷入僵局,群众自然会感觉不愉快。

  之所以出现党员干部不让群众“把话说完”的情况,一是官僚主义作风在作怪,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听不得群众“唠叨”,听不进群众意见;二是形式主义作风在作祟,听群众说话只是做个样子,群众真正打开“话匣子”的时候,却并不真正想听;三是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缺乏服务群众的责任心,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想的是将群众的事“堵”给别人解决,自己落得轻松自在。这种情况,有百害而无一利。党员干部务必进一步强化修养、端正态度,发自内心地倾听,耐心让群众“把话说完”。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让群众“把话说完”就是情为民所系的党性修养。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是在一点一滴中建立起来的,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是在日积月累中培养出来的。群众找干部说事情,要么是发发牢骚,要么是提意见建议,要么是表达诉求,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形,我们都要充分认识到,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柴米油盐的杂事,在群众看来可能就是天大的事。只有知道群众想说什么、有什么困难,才谈得上解决问题。党员干部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想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在耐得住性子、受得了委屈中,和颜悦色地让群众“把话说完”,从“牢骚话”“刺头话”“车轱辘话”中了解真相。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让群众“把话说完”就是权为民所用的时代要求。党员干部生来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而要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首先必须得知道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为什么事发愁。因此,党员干部不仅要对“送上门来”的“逆耳话”“责问话”照单全收、仔细分析、加以解决,更要放下“官架子”,深入群众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以循循善诱、和风细雨的方式,让群众敞开心扉一吐为快,把要说的说出来,不懂的讲出来,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才能在倾听群众心声中,找到服务群众的“短板”和“瓶颈”,从而抓住重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让群众“把话说完”,就是利为民所谋的实干担当。党员干部只有时刻做到“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为此,党员干部要时刻认识到,让群众“把话说完”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这既是作风建设的要求,更是对人民群众的充分尊重,体现的是甘当“小学生”的谦逊态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党员干部要充分站稳群众立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管是“挑刺”的难听话和“找茬”的怪话,都要诚心诚意地让群众“把话说完”,把怨气发出来,从而更好地解开群众思想“疙瘩”,找准为群众办更多好事实事的“金钥匙”。
发布人:宝塔小糖 发布时间:2022-12-7 14:12 收藏 阅读人次:2372

初审:王嗣音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