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

在到村任职中“提提气”

四川省营山县委组织部 陈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选调生是干部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和培养对象,要在践行理念、吃透民情、勤勉务实上下功夫,在到村任职中“提提气”、办实事,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为民不为“名”,践行理念明“志气”。作为到村任职的选调生,应当从思想上弄清楚,我们任的是职,干的是事。任职不能一张照片一挂了之,必须践行服务理念,把为名的指针指向为民。要明确定位,保持“我是村里人”的觉悟,把群众当作身边人、自家人,自觉为群众解决困难,把群众过得好不好,当作自己工作本分、立身之本。要善于攻坚,在为民服务时,主动挑起“千钧担”,真正帮助群众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要“真刀真枪”做实事、见实效,当好“实干者”“战斗员”,竭尽所能为群众解决疑难杂症,为农村想出“破题”思路、找出“破冰”办法、拿出“破局”方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为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最终才会实现“民”与“名”的“双赢”。

  调研不调“演”,吃透民情接“地气”。调研是为了发现问题、掌握情况,作为到村任职的选调生,要防止调研沦为调“演”,切实变约定路线为广泛走访,变听专人讲为听群众说,迈开步子去掌握客观真实情况。言语要接“地气”,在向群众了解民情的过程中,用“土话”和“大白话”代替书面语、客套话,让群众听得懂、能理解,提高沟通交流效率,从而更加便捷地获取民情、掌握信息。形式要接“地气”,打破空间限制,深入田间地头、村组路上、农户家中,去看实况、问实情,多摆“龙门阵”“拉家常”,通过这类接“地气”方式,将群众需求烂熟于心。梳理要接“地气”,在整理民情调研的基础上,多和村两委、党员、群众“唠嗑”,以接地气方式聚众智,明确哪些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明确哪些需要上报乡镇党委、哪些可以坐下来协商,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为后续解决群众反映问题打下基础。

  走心不走“薪”,勤勉务实增“底气”。到村任职不是走过场,如果只把它当做当作一个“跳板”“饭碗”,而不是作为一种责任,是很难把工作干好的。应涵养勤勉务实之心,在农村舞台增底气、练能力。要用心学习,主动向群众、老党员请教,掌握与群众沟通技巧、农业技能等,为履职打基础;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其他地方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农村治理做法,在“学成归来”后讲经验,让更多党员干部学习,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让党员干部更有“底气”。要用心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症下药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提高“点球”式服务能力,在为民排忧解难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为今后应对同类型问题提供借鉴和处理思路。要用心谋事,立足交通、水文、产业基础等“底子”,谋划符合村情的发展路子,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夯实任职村的发展根基,让群众得实惠、真受益。
发布人:与实俱进 发布时间:2022-12-8 09:13 收藏 阅读人次:3287

初审:沈佳宜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