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蓝图已绘就 为乡村治理“添”足劲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大通街道党工委 陈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为关键的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迫切需求和内在要求,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增强新征程上“三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用好乡村治理这把“金钥匙”,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全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以党建引领“塑形”,为乡村治理“添”砖加瓦。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和有力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离不开坚强战斗堡垒的作用发挥。坚持乡村和城市“一盘棋”,聚焦乡村“五大振兴”,强化政治引领,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充实基层力量,促进资源要素在乡村流动,巩固提升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党建大格局优势,让村级组织“神经末梢”精准再发力,推动村支部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选优配强村“两委”,对照党的二十大“总施工图”逐项谋划、层层分解任务,自觉担负起乡村治理“施工队长”的责任使命,加快打通城乡发展、协同治理、村民办事“最后一公里”,对标对表、争先进位做村民的知心人、热心人和领路人。坚持党员带头、村民共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打破行政村空间限制,积极开展“村企党建共建”活动,增强人才技术资源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探索“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共建互融新路子,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村民。

  以人民至上“启智”,为乡村治理“添”柴加温。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坚持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保障兜底民生,以服务凝聚民心,才能持续变“输血”为“造血”,激活乡村治理“智”动能。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广泛集中人民智慧,特别聚焦农村地区“一老一幼”群体的急难愁盼开展走访帮扶,下好先手棋谋划部署、推动落实,促进城乡要素共享流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升生活品质,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另一方面,各村级组织要坚持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化细化村级“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树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文体活动等宣教形式,推动治理成果“比学晾晒”;发挥好乡镇党校、红色教育馆、新时代农村实训基地等党的活动阵地感召力和影响力,让乡村共治人人参与进来、人人尽展其才,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共赴乡村治理富裕路。

  以科技创新“赋能”,为乡村治理“添”力加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为乡村治理添力加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地抢抓“新基建”新机遇,紧紧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推进乡村振兴。科技赋能农村能源转型,推动村光伏发电项目,护航粮食安全“中国芯”,提升耕地治理效能,创新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各地以乡村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跑出全面振兴“加速度”。依托村务上“云端”、政务“网上办”、“农业托管+”品牌等标志性成果,各地区和职能部门要打好搭舞台、树品牌、强人才乡村治理“组合拳”,积极探索“网络化+网格化”“一村一品”治理新模式,先试先行、示范引领,形成有益的、可复制的模式进行推广,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模式更加精细精准、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发布人:不忘初心的mirror 发布时间:2022-12-8 09:28 收藏 阅读人次:32758

初审:沈佳宜 编辑:礼嘉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