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文汇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switch_blind!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首页
党建
组工
榜样
服务
互动
课堂
专题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学习心得
为“新丝路”提供“新思路”
四川省自贡高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 夏仟
共产党员网来稿
分享
打印
纠错
请先登录
x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强调,发扬光大中阿、中海、中沙传统友好,开启中国同阿拉伯世界、海湾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关系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阿双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携手前行,我们也更需要深挖历史、深刻分析、深入谋划,与阿拉伯国家一道回望来路、走好正路、远眺前路,为建设新的丝绸之路提供思路,不断充实和深化中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格局,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回首来路,传承丝绸之路“互学互鉴、开放包容”的文明交流精神。
“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这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提到的,我们之所以对远方的沙漠民族感到“亲切”,是因为古老的丝绸之路,它连接了两个古老的民族,也见证了源远流长的友好传统。在古代历史上,“互学互鉴、开放包容”的文明交流始终是中阿历史交往的主旋律,从丝绸瓷器到作物香料、从阿拉伯数字到我国的四大发明,商品流通络绎不绝,科学技术交互传播,思想文明不断碰撞,不仅惠及中阿两大民族,更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中阿共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了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维护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文明交流的典范。
走好正路,建立丝绸之路“团结合作、携手共进”的战略伙伴关系。
“君子和而不同”,虽然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在政体、意识形态、价值观、具体社会制度层面都存在诸多差别,但这种差异与差别并不能够阻止双方深入交流合作、在新时代携手共进。长期以来,我们始终珍视两边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从建交伊始,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守望相助、风雨同舟,成为平等相待的好朋友、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兄弟。到进入21世纪后,中阿关系更是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砥砺前行,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明互鉴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历史性跨越。在今天,深刻的历史交流为中阿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当代国际舞台上守望相助、团结合作、携手共进,这不仅是古丝路留下的友谊之路,更是实现两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正确之路。
眺望前路,构建丝绸之路“互利共赢、互惠互利”的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面临实现民族振兴、加快国家发展的历史任务。又逢世纪疫情,世界各经济体普遍面临供应链紊乱、粮食能源紧张、通胀压力加大等困难,这使得中阿双方更应该凝聚起“同舟共济”的命运与共思维,传承友好精神,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阿拉伯谚语说“独行快,众行远”,我们也常讲“人心齐,泰山移”,这是双方文明在“共同体”思维方面的不谋而合。我们双方要在进入疫后复苏新形势下,勇应时代挑战,继续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扩大粮食、能源、投融资、医疗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加强海水淡化、基础设施等民生福祉方面的持续发展,以期实现更高质量互惠互利、更深层次的互利共赢。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逐梦征程上,难免会经历曲折和痛苦,但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承载着传承文明的希望,肩负着探索复兴道路的使命,要心手相连、并肩攀登,实现各领域、各层次的“同频共振”,为深化中阿友好合作而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共同奋斗。
发布人:
道德经
发布时间:2022-12-9 00:29
赞
0
收藏
阅读人次:2655
初审:汪青雷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
请先登录
x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有奖调查
使用说明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