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中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党中央多次强调“历史自信”的重要性,不仅展示了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内在奥秘,并指明了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前进方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主动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寻找启迪,交出一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时代“赶考卷”。
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党的101年的奋斗史与新中国73年的发展史清楚地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员干部务必要强化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看家本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思悟践中提振精气神,激发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人民至上,做到根植人民、造福人民。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是激励广大共产党人筚路蓝缕、奠基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中国共产党都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带领广大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务必要牢记“国之大者”,破除“当官做老爷”的封建习气,主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转一转、看一看、问一问,了解群众的需求,关心群众疾苦,同人民群众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扬斗争精神,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1921年诞生开始,我们党总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的。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矢志不渝、上下求索的仁人志士,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义无反顾,迎难而上的中华儿女,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改革先锋,又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新时代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我们必然遇到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坚定斗争意志、锤炼斗争本领,主动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用实际行动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聚焦气象万千的新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汲取历史智慧、坚定前行力量,就一定能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