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何以“出圈”?唯有“破壁”!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山镇选调生 叶伊贤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央视一套晚间八点档黄金时段正在热播电视剧《县委大院》,一经播出便获得高度关注。在《县委大院》之前,还有许多热播剧成为广大观众眼中的“现象级”作品,有以闽宁对口帮扶为原型的脱贫攻坚剧《山海情》,有反映中国进步青年群像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还有体现人生百态的家庭年代剧《父母爱情》。这些经典剧不仅有高远的立意、鲜明的主题、优秀的品质,还能引发观众共鸣、消除屏幕间的隔阂、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记录历史、歌颂时代的路上,影视作品“破壁”才可“出圈”,文艺工作者们还需久久为功。

  打破“盲从之壁”,立意要有“高度”。不难看到,有许多影视作品历史特征鲜明、时代鼓点强烈,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发挥重大教育作用,享有不俗口碑。但不可否认,还有许多影视创作对“爆款”趋之若鹜,卖力地“随大流”“追热点”“蹭流量”,掺杂过多流行元素,只注重迎合市场和观众,对历史和时代缺乏严肃理性的思考,导致影视创作娱乐化、文艺表达空洞化,甚至频频出现令人哭笑不得的“常识硬伤”。文艺工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不能剥离具体的历史和时代语境肆意发挥,不应混淆现实与历史,要尊重历史感和时代性,不盲目跟风从众,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上,既把握好宏观叙事、在大方向上“校准音”,又把握好微观叙事、在小细节上“掘深井”,追求质朴、返璞归真,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创作出永流传的经典好剧。

  打破“臆断之壁”,主题要有“温度”。文艺工作者要对观众负责,要以“叫好又叫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目前,仍有不少影视创作存在共同问题:只停留在创作者的个人经验上,只注重自我表达和自我倾诉,若遇到不熟悉的情节或背景,也不加调研和求证,“想当然”地拼凑情节,剧情发展过于“偶像化”“理想化”,自娱自乐的多、换位思考的少,缺乏对人间烟火气的展现、百姓真情实感的体现和世间温情的再现,使观众观后总觉得“缺乏人情味”“差点意思”。影视创作要关注百姓情感、聆听百姓声音,知道群众心里在想什么、想表达什么、想看到什么,能回应群众关切、满足群众诉求,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发声、对人民负责,将个人想法与群众心声牢固共建,创作出能滋润心灵、能传递温情、能引发共鸣的好作品。

  打破“虚浮之壁”,品质要有“实度”。当下,许多影视创作热衷于重构与重建虚拟世界,创作者把自己所好投射到理想状态的情境中,任思绪信马由缰,编织成一张虚幻缥缈的网,台词不够“接地气”,细节把控“缺火候”,甚至连服装、妆造、道具也与剧本总基调格格不入,充满“违和感”,这样脱离现实的创作不但使作者遗忘创作初心、迷失在虚幻世界中,还会使观众如堕云雾、感受不到真实世界的温度。文艺工作者要实事求是、绵绵用力,勤于“行走”、乐于“采风”,在下基层中敏锐捕捉现象与问题,在走乡村中留心农村生存状况,在拉家常中走进的群众精神世界,用心打磨剧本、琢磨台词,用专业的手法、高超的技术保障品质,用“小火慢炖”之耐心、“水滴石穿”之恒心深耕细作,创作出能反映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高质量作品。
发布人:叶太美 发布时间:2022-12-16 10:06 收藏 阅读人次:4377

初审:张兵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