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从“东北方言”中悟基层工作之道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委组织部 胡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东北话即东北官话,是经过历史沉淀和社会选择自然形成的地域语言。东北话简洁、生动、幽默而富有节奏,“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更让“东北味”的语言质朴而情绪饱满。这独特的语言文化背后是一代代人智慧积累的传承,东北话极具传染力的表达方式正传递着一种“做事”的道理,让你不得不信。

  “虚头巴脑”终不成事,“假假咕咕”必遭疏远。“虚头巴脑”在东北话里指做事只做表面功夫、弄虚假。“假假咕咕”指不实在、装模作样。这两句东北话讲得都是一个事儿,指说话做事不足为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事实也终究会检验话语的真实。一时的“虚头巴脑”或者能够短暂的“蒙混过关”,初期的“假假咕咕”或者也能够“套套近乎”,但是靠着只“虚”不“实”的作风必然拿不出经得住考验的结果,一旦信誉崩塌,群众的信任再难重建。党员干部要坚决抵制“虚头巴脑”不务实的思想,做工作不能搞“盆景”、立“花瓶”,不能把经过“美颜”的汇报、经过“化妆”的总结当做政绩的资本。要实实在在、真心实意同群众打交道,不能为了解决一时的矛盾“假假咕咕”做群众工作,“扒瞎”的嗑不能唠,“忽悠”的话不能说,要讲政策、摆道理,用办法解决问题,用真情打动人心,才能把工作做到“根儿上”,让群众“稀罕”干部。

  “不顶楞儿”会被边缘,“毛楞三光”难当重任。“不顶楞儿”在东北话里指不起作用的人和物,关键时刻顶不上去、解决不了问题。“毛楞三光”指做事情浮躁,不稳重。这两句东北话既有“恨铁不成钢”的急切,也有“怒其不争”的失望。日常工作千头万绪,顶得住压力、能化解矛盾、压得下情绪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打开局面。业务工作“不顶楞儿”则履行不好职责,处理问题“毛楞三光”则容易出现纰漏,小问题解决不彻底容易导致大问题,小矛盾应对不妥善则容易爆发大矛盾。党员干部要具备“精品”意识、“工匠精神”,开展工作要立足当下、谋求长远,要敢于迎难而上,锤炼斗争精神,不能遇到事情“跟头把式”,要能干、会干、干得好,力争做本领域的“行家里手”。要遇事沉稳、思虑周全,不能把“大约母”当标准,考虑问题要具体也要全面,做到充分研判、细致分析,才能干起事来“嘁哩喀喳”,遇到难题也不会“费劲扒拉”。

  “烂眼子事”考验魄力,“四眼儿齐”不显能力。“烂眼子事”形容事情乱糟糟,难梳理、难解决。“四眼儿齐”形容万事俱备,啥也不缺。这两句东北话相对立,前者无从下手,后者则无需下手。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只有在问题面前才能显露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难事面前才能彰显化难为简的敏锐。基层工作千条万绪,历史遗留问题千疮百孔,这千千万万的大事小情看似都是“烂眼子事”,但处理问题不能“磨叽”,悉心琢磨总有个“起跟儿”。党员干部要把一个个事件分割成一条条措施,把一个个办法贯彻成一次次行动,用实践经验让更多事情“四眼儿齐”,长此以往坚持不懈,遇事再也不会“没着没落”。听见诉求多问一句“咋地了”,遇见困难少怨一句“干哈呀”,要敢于面对冲突,更要善于化解冲突,要靠忠诚的信念、硬核的担当、无悔的奉献定义这个时代的干部侧影,用奋斗创造历史,用实干成就事业。
发布人:灼灼其华 发布时间:2022-12-26 09:17 收藏 阅读人次:5374

初审:邱莫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