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2022年6月11日,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里,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因病去世。22年工龄,25年党龄,他以廉洁恪守初心,以实干书写忠诚,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何为“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广大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标杆,从他的优秀事迹中感悟精神力量,坚定信念、一心为民、恪守底线,在新的赶考路上展现“新作为”、交出“新答卷”。
致敬他“党让干啥就干啥”的忠诚不渝,那是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朱治国18岁入党,党龄比工龄更长。朱治国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父亲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做人做事的态度,特别是对党的忠诚和对党的事业的执着与挚爱,深深植入他的心田。他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带头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在严峻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重大任务面前勇往直前,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永葆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庄严本色。
致敬他“打心眼里愿意这么做”的为民情怀,那是人民公仆的最美模样。21岁毕业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那里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对城里来的大学生是不小的考验,但朱治国毫无怨言,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朱治国的足迹遍布青海各地,在跟农民和乡村干部打交道中,他深知基层不易。一次次上高原、进牧区、走村社,听取各方意见,他始终对人民饱含深情,把基层需求放在首位,把群众要求记在心间。广大组工干部要发扬朱治国“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干事精神,多到基层去“蹲苗”,做心中有火、眼里有光、脚下有泥的人民公仆,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难事当家事,在听民声、知民心、察民意、解民忧中,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让为民服务的初心永远闪亮。
致敬他“绝不会在公家事上多说一个字”的公正操守,那是组工干部的清白本色。去过朱治国家的同事,无不感慨,他家里的陈设十分简单,整个家里值钱的家当应该算是几年前朱治国给母亲买的一个按摩椅。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工作找过一个人;在家人面前,他绝不会在公家事上多说一个字;约了朋友聊天,他常常中途失约;和亲友聚餐,他要求绝不许带“一个外人”……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他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组工干部身处聚光灯下,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若不能一视同仁、秉公用权,就会干出优亲厚友、有失公允的事情。作为组工干部要始终坚持公道正派职业操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时刻保持“责任在肩,如履薄冰”的敏锐、心怀“权力在手,如临深渊”的谨慎,做到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中的老实人、生活里的干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