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怀着“赤子情怀”走进百姓家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委组织部 冯小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出版发行,全书通过32篇采访文章,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期间,推开一扇扇百姓家门,问生计冷暖、察民情民意、讲惠民政策的感人故事,生动刻画了“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感人场景,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党员干部当深悟书中“与民同忧,与民同乐”的为民真情,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定不移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赤子情怀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断添砖加瓦。

  怀着把百姓困难“时时放心中”的赤子情怀,走进百姓家中排民难、解民忧。《习近平走进百姓家》收录了2012年12月至2021年10月间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考察、探望、慰问过的26个群众家庭、6个村或社区的报道,在走访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最高兴的就是政策落实的好,人民的切实困难得到了解决,腰包真正的鼓了起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比风景画还要美”“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这些人民群众发自肺腑的语句正是对党和国家工作最好的赞扬,解决更多人民的困难,让百姓过上更甜的生活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自觉遵循“为人民群众做实事”这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守的理念,既要欢迎人民群众主动提出困难,更是要主动去百姓家发现老百姓实际的困难,将这些困难分类整理好、标记细,一桩桩、一件件分析成因,及时探究处理方法、寻找解决途径,保证无论是“硬骨头”还是“烫手芋”,都处理得当、解决到位。在面对自身理应承担的责任时,绝不“踢皮球”“打太极”,绝不“钻空子”“打折扣”,始终不徘徊、不懈怠,真正扛起担子、做出实绩,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怀着对百姓态度“时时怀谦卑”的赤子情怀,走进百姓家中聊家常、谈民生。“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耳熟能详的“金句”,大都是总书记和人民在一张板凳上发自肺腑地流露而出,从万家灯火中流传开来。总书记无论是走在社区还是乡村,都始终带着“人民公仆”的姿态,和百姓面对面地去交流,让人民群众真正能够体会到领导干部的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人民与领袖、小家与大国的距离。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这份至深、至浓、至热的人民情怀,牢记“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摆正姿态、放低身段,本着人民就是衣食父母的认知,真心对待人民群众。在与人民群众交流时,像对待亲人一样的真诚笑脸相迎,像聊家常一样多去说百姓听得懂、乐意听的话语,真诚对待人民的诉求,耐心解答人民的疑惑,热心化解人民的问题,真正和人民心连在一起,实现与民的双向奔赴,建立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系,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

  怀着对百姓冷暖“时时放不下”的赤子情怀,走进百姓家中察民情、暖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时,始终把百姓的冷暖放心上,时常去推开一扇扇百姓家门,频繁地去问百姓们吃穿住行如何,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贴心的话语温暖着人民的心窝,是“人民领袖爱人民”最生动的体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能依靠自己的揣测或者别人口中的描绘来判断人民的具体情况,也不能盲目地去落实政策、推进工作,要主动去人民之中,去看一看老百姓究竟“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零距离了解人民当下的急难愁盼,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当作衡量自身政绩的重要标准,多去换位思考想老百姓之所想、忧老百姓之所忧、急老百姓之所急,在贴心的交谈中把人民的问题梳理清楚、分析透彻、解释到位,把握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真谛,在群众最盼处出实招、在群众最难处见行动,通过努力让群众的生活里的“冷”变“暖”,糟心变顺心,通过“长时间”“全方位”“无死角”的暖心服务收获人民的满意,赢得百姓的口碑。
发布人:方山探宝 发布时间:2023-1-13 08:49 收藏 阅读人次:4054

初审:易晗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