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从“福”帖中感悟“文化自信”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斑竹园镇人民政府 李浩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兔年将至,年味愈浓,随着除夕夜的不断临近,一张张笔墨酣畅浑厚、神韵十足的“福”帖即将贴上家家户户的窗头。细心的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张小小的“福”帖却具有百般“神态”,有的是颜真卿的工整端庄,有的是范仲淹的劲健阳刚,有的是王羲之的平和自然……无数风格迥异、意蕴深厚的字体折射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海纳百川的无限魅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继承文化精髓,一以贯之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向世界展现出一个开放、包容、自信的新时代中国。

  开放合作、普惠共赢,亮出中华文化友爱互助的“金名片”。现如今,谈到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华文化,无数外国友人都会赞叹起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大唐盛世,这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开放合作乐于交流的朝代吸引力无数国家使节纷至沓来,流传出无数普惠共赢、携手共进的佳话。无论是鉴真东渡传播先进建筑雕塑知识,还是开辟古丝绸之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抑或是广泛设置都护府开创使馆联谊先河,异常活跃的文化交流共享奠定了唐朝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崇高地位,是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一笔。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努力把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道德追求、历史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开放合作、普惠共赢中彰显中国人普济天下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让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精神飞入世界各国人民家中,使中华文化成为一张闪闪发亮、令人自豪的“金名片”。

  包容万物、去芜存菁,展现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大度量”。从古至今,中华文化就犹如水源充沛、海纳百川的大海,在不断的创新、发展、汇聚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无论是汇聚诸子百家先进思想,跨越了千年历史的“孔子学院”,还是汇聚十八般武艺,仍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华武术”,抑或是汇聚多民族传统诊疗手段,以望闻问切享誉世界的“中国传统医学”。无数文化名片都是在从小到大、去芜存菁中不断发展、走向世界。如今,随着交通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众多文化愈加密不可分,只有乐于接纳他人,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才能屹立世界。奋进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吸纳他国优秀文化,不断去芜存菁,用中国话语、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讲好世界故事,不断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推动各种优秀文化作品在线上线下、台前幕后都“各显神通”,让世界人民都能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找寻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引领时代的“新风尚”。中华文化是遵守传统的,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拥有着“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情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乐观。中华文化又是乐于创新的,它将众多宝贵财富推向世界文化大舞台,促进了国画艺术、国风韵律的普及与发展。如今,众多经典的文化符号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一张张遵守着汉语言押韵风格的外语对联贴在国外门头,一盘盘拥有着中国烹饪技巧的西方餐点端上了外国饭桌,一场场蕴含着古代中国音乐韵律的交响乐曲走进了世界舞台……璀璨的中国文化令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够骄傲自豪、神气十足。新一代的我们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要不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可塑造、可加工、可创新的优秀宝藏,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进一步深化优秀文化传播者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作活力、构建文化高地,让中华文化永远走在世界中央。
发布人:努力想上稿的小东 发布时间:2023-1-19 10:52 收藏 阅读人次:3404

初审:汪青雷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