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回乡见闻】看共富路上的“乡村振兴”

甘肃省渭源县卫生健康党工委 史万兵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又是一年新春到,迎着满天飞舞的雪花我迫不及待地回到了“阔别”的老家,2023年也随之拉开了帷幕……大年初一,按照本地习俗,我早早起床和乡亲们一起张罗新年的第一次聚餐,你忙着熬茶、我忙着洗菜、他忙着摆桌子……欢声笑语充满着整个村部大院。在这浓浓的年味里,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的缕缕春风,已然吹进老家的每一个角落,吹到每位村民的心坎儿里。

  日新月异的村貌

  我的家乡坐落在海拔2100米的北部山区,以往这里自然资源匮乏、干旱缺水,交通也存在着极大的不便利。但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脱贫政策的实施,“南水北调”引水工程惠及了老家,现如今,这里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田间地头开渠引水,村里人告别了水窖、告别了为一口水挣得面红耳赤的日子;昔日里的土坯房已经荡然无存,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尘土飞扬的岁月已是记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漂亮的小别墅,一条条通向外界的柏油马路。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等活动的不断开展,让每个家庭参与到门前屋后的杂物清理、村里的街道扫除清洗等环境治理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好憧憬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真正成就了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时代小乡村。

  积极健康的民态

  物质上的幸福并不是幸福的全部,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这些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党支部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深抓精神文明这一重点,充分发挥“农村大讲堂”“清风传家故事会”等平台作用,引导乡亲们涵养淳朴气质、弘扬良好家风,爱家也爱家乡。“重男轻女”的思想慢慢被摒弃,“天价彩礼”不正之风得到有效抑制、“厚葬薄养”不孝风气已被扼制,村委会建立党员调解室、进行“文明家庭”评比等方式,引导村民重回节俭之风、重视传统孝道、保持健康心态。为了丰富人们的文体生活,家乡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起了便民书屋,大喇叭里时不时还在广播时事要闻、国家新政、种养殖技术,为村民们提供精神食粮。扭秧歌、唱红歌,红红火火的年、红红火火的日子反映着村民们的新变化、新特点,让家国情怀、中国传承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让乡村之美入脑入心,村民精气神更加昂扬向上,乡土人文之美,成为新时代小乡村的源头活水。

  日臻蓬勃的产业

  春节这几天,老家的大街小巷跑满了小汽车,有从外地风风火火赶回来过年的,也有平时家里自己开的,“拥挤”的车辆为这小乡村增添了几分热闹色彩。俗话说,“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农民强。”席间在大家的聊天中,我听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镇政府把党支部建立在村部上,强化村委会功能,助力解决民生难题,从本质上改变了这里群众的生活。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商”日渐成为助力“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一个个以村为单位的“产业合作社”的建立、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乡村“技术服务中心”等一批农业产业化经验逐渐成型推广,香菇大棚、羊肚菌种植、马铃薯基地、道地药材精深加工厂等一批农业产品产业基地的构建,由此衍生的外卖商家、外卖骑手、农户商家、快递小哥等职业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为我们刚刚脱贫摘帽的县城提供了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新可能。乡村山水文化资源变现成“真金白银”,农村“方寸地”变成“聚宝盆”,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多起来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真切了。

  “前方繁花似锦,皆是人间惊鸿”浓浓的年味中到处都洋溢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步伐,充满着乡亲们的喜悦,寄托着对未来的无限期盼,让我们继续拼搏、继续奋斗,逐梦笃行,怀揣新的梦想,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气,奔赴美好明天!
发布人:海凤 发布时间:2023-2-3 11:09 收藏 阅读人次:3902

初审:李爱国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