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古时称“鹞”,北方谓“鸢”,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春回大地,草木萌发,正是放飞纸鸢的好时机,纸鸢的放飞有“扎、糊、绘、放”四艺,人们通过纸鸢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放飞纸鸢一同放飞希望。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第一课,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重点谈“中国式现代化”,“放线催飞”,一场“远征”正始于当下。
一根根“毛竹”“扎”“骨架”。“扎”包括选、劈、弯、削、接。“扎骨架”是最基础的工作,选材颇有讲究,一般选用四川、福建、江西等地的毛竹,并要选用两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毛竹,这样的竹子韧性强、弹性大,制作成的纸鸢在飞行过程中才能“不散架”。“根深之树不风折,泉深之水不涸竭”,历经风雨,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只因中国式现代化的“骨架”是一代代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扎”出来的。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的贯穿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突破传统观点,坚持互利共赢的和平理念摒弃“争霸”法则。
一张张“宣纸”“糊”“表面”。“糊”包括选、裁、糊、边、校。能不能更好的放飞,要看扎制“周不周正”“工不工整”,裱糊之时,“松紧对称”“有条不紊”尤其重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浴血奋斗干革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力更生搞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敞开国门引技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一次次“裱糊”使得中国式现代化“逐渐成型”。
一滴滴“笔墨”“绘”“蓝图”。“绘”包括色、底、描、染、修。天空中的纸鸢色彩鲜艳,赏心悦目,是在裱糊之后精心绘制而成的,每个风筝都有其独特之点。在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有一个举世公认的案例,经过8年持续奋斗,至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来时路,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一件件“中国案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更具有特色的“中国元素”。
一根根“细线”“放”“纸鸢”。“放”包括风、线、放、调、收。中国式现代化像“纸鸢”一样,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放飞”的是“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紧握”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一头”是“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这一头”是“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战略自信”,“那一边”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这一边”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再次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令人向往: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春天,新的“再出发”,最是一年春好处,我寄祝福于“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