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

“养成系新农人”使用手册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委组织部 朱国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二十大重大理论创新之一即概括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也强调要“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实现全方位农业现代化,必须答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一时代之问,笔者认为,答案便在“养成系新农人”使用手册中。

  练实“相马经”,为“老把式”添“新技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根本,常年劳动中的传统农民便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潜在“千里马”。作为“老把式”,他们懂农业、爱农村、人数还不少,在转型成为“新农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转型难点在于“老把式”若仅依靠自身“单打独斗”,不但要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斗智斗勇,而且还得面临代价高昂的试错成本,甚至必须拿出“倾家荡产”的勇气才能博得一丝成功的机会。因此,要想让“老把式”们顺利转型,地方党委政府必须积极履行好“伯乐相马”的职责,既要用好组织优势,通过引政策、办培训、树典型为“老把式”们拓宽创新思路、松开思想“缰绳”,更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情转型办法,以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有效避免“按图索骥”和“大水漫灌”式“相马”,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产业管理理念不断“本土化”,最终实现土地增产、农民转型、农业升级。

  做实“养护经”,为“新农人”置“新农具”。“新农人”之所以新,就在于他们能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新发展思想推动农业现代化。对于“新农人”而言,网络营销和电商运营已成为“新农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是必不可少的“新农具”。然而受制于项目资金少、土地规模散、基础设施弱等客观现实,让部分“新农人”和返乡的“农创客”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这时便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动员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以土地集群降低规模化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公开招标等方式为“新农人”和“农创客”搭建创业平台,达到吸引有实力有技术的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投资建设的目的。并且,随着利于廉洁机制的长效运转,快递物流、通信基站等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既能实打实解决“新农人”和“农创客”扩大经营规模的短板,又可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最终实现“企业洼地”“人才洼地”“产业洼地”的良性聚集效益,让“新农人”手中的“农具”与时俱进,愈发“成手”。

  抓实“进阶经”,为“新农人”添“新身份”。目前社会上对“新农人”还是有些“杂音”,认为“寒窗苦读十年书”后回老家种地不体面,还会被人看不起,甚至不好意思跟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另一些人觉得在家种地一年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外出务工,既挣到了钱,又能让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些声音都是“新农人”目前发展壮大的堵点难点和痛点。这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努力构建完善一套“新农人”职业晋升体系和评价体系,优中选优将有能力、有想法、有闯劲的产业“带头人”筛选出来,将有职称的“新农人”纳入乡土人才管理库,给予一定津贴补助,对于技术过硬、能力突出的行业领军人物,可以考虑结合“五一劳动节”等特殊节日,采取群众评选、组织考核等方式为大家公认的优秀“新农人”颁发荣誉称号,通过发现一批、表彰一批、报道一批的激励方式,让“新农人”逐渐能被看得见,成为具有较强社会认同的职业,从而让更多的“新鲜血液”打消顾虑,真正地投身到现代化农业的建设中去。
发布人:小柚子 发布时间:2023-2-13 09:55 收藏 阅读人次:2717

初审:钱莱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