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泱泱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耀九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犹如古树之根、江海之源,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屹立东方的本源动力。立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深挖精神富矿,一以贯之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谱文化自信之曲,赓续文化薪火,在“继往开来”中让传统文化迸发活力。“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和日月同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如千年古树般古木参天,孕育出自强不息、刚强不阿的中华民族。它虽经漫长岁月洗礼却依旧生生不息、风华正茂,始终向世人展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无论是举世闻名、泽被后世的古中国四大发明,雕梁画栋、碧瓦朱甍的中式建筑,还是雅俗共赏、气势磅礴的唐诗宋词,抑或是游云惊龙、笔精墨妙的书法丹青……这些璀璨的文化符号交织汇聚,共同书写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在不断深入学习、体验、传承中赓续文化薪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让文化古树枝繁叶茂,永不衰败。
填文化创新之词,加强国际传播,在“革故鼎新”中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一直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壮大。无论是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综艺的形式展现先贤的智慧,还是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爆火“出圈”掀起了现代人民文化共鸣的热潮;抑或是3D全景声戏曲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景阳钟》……这些历史长河中的珍珠在现代化科技的“抛光”下愈发焕发光彩,让无数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文化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文化创新推动国家“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守正创新,让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中继承发展,要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博采众长,海纳百川,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打开一片天地、绘就一番灿烂。
和文化产业之声,打造文化品牌,在“融会贯通”中让文化巨轮行稳致远。近些年来,各地区以风格各异的文化资源为基础,在不断地探索、实验与交融中打出了自己的文化品牌。从故宫博物院积极研发“爆款”文创产品,到陕西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将历史故事与实景演出相结合,再到“一带一路”倡议让文化产业有了新的点子和突破。细细观察今日的中国,我们不难发现,文化产业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现代社会扎根,带动社会经济这棵古树向更广阔的天空舒展伸枝。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深埋宝藏、价值巨大,新一代的我们要必须积极探索、深入挖掘。要充分挖掘地区文化历史资源,因地制宜借助当地民俗风情,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形,对标现代市场和人民需求,打造文化品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必须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信心,“破冰而行,破局而立”的决心为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