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立足新时代,奋力新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将人民在心中“置顶”,常怀为民之心、常思利民之事、常修从政之德,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效托举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怀为民之心,牢牢站稳人民立场。为国者,以民为基;民者,万世之本也。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常走田间地头、坐同一条板凳,与群众建立“面对面、心连心”的鱼水干群关系,夯实执政底气。常以群众的语言、视角、立场与群众促膝长谈,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谋思路、作决策,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确保工作措施真正汇聚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公仆情怀,迈开步子量民情,俯下身子听民意,心中装满民需,脑中谋划民策,立足自身岗位,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常思利民之事,竭力谱写为民华章。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天下之重,莫重于民生。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以百姓心为心,坚持和发扬实干作风,深化实干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立足人民需求和实际情况,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持续加强自身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丰富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始终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常修从政之德,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把群众的点滴小事抓在手上,把群众的所思所盼落实到行动上,积极主动、充满感情、全力以赴地为人民幸福不断效力。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迎着群众需求、顺着群众心愿、奔着群众满意,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干劲和决心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办好办实,交出让群众暖心的“成绩单”。勇于直面问题、化解风险,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实实在在深入群众,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关键时刻担得起责任、顶得住压力、稳得住阵脚,在风吹浪打、斗争实践中练就为民解困、为民办事、为民分忧的过硬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