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我是一名党员,从小在党、团的教导下,吮吸党史、团史养分长大,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不断学习雷锋精神,争当好青年,一心一意跟党走。回忆起来,是雷锋精神哺育我成长,是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许多往事一生都难以忘怀,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从小学雷锋,长大参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行动
我于2005年7月大专毕业,怀着“感动中国”的“徐本禹式”的支教梦想,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参加团中央、教育部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家乡安徽来到2000多公里外的云南孟连县进行志愿服务,先后从事残疾人工作、教师工作。我们志愿者是当时县城街头一支重要的宣传力量,身披红色条幅,活跃在各主要街区的路口,向人群发些禁毒防艾、助残助学等宣传材料。我们曾多次参与当地风景区的垃圾收集清洁工作,还人们一个清洁的景区。大家穿上志愿服务装,戴上手套,手拿火钳,边走边弯下腰捡起那些游人扔下的垃圾,根本顾不得沿途的景色。一路横七竖八地躺着的纸片、包装皮、塑料袋等垃圾,被大家耐心地用筷子、火钳夹进垃圾袋里,不一会儿一袋袋垃圾便鼓了起来。我们每次都做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
服务期满留在当地继续建设西部
志愿服务期满后,我荣获团中央颁发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并通过考试成为当地乡镇的一名公务员。2007年底,经过组织考察,我光荣入党。这些年来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力所能及学雷锋、做些志愿服务工作。说实话,在孟连县的志愿者生活是孤独而艰苦的,但每当他看着一双双求知而纯净的眼睛,就有了坚持留下来的勇气和毅力。渐渐地,我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份看似清苦实则却倍感骄傲的工作。甚至,还在服务期间毅然用自己本就已经非常微薄的收入与他人一起资助了一位残疾人子女读书,并协助这家人建起安居房。
我心里明白,自己的力量毕竟是微薄的,要帮助孟连那么多热爱读书却家庭困难的孩子还得寻求更多人的帮助。于是,我跟随共青团孟连县委到偏远乡镇调查帮助贫困学生,还主动联系了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爱心人士为一边境村小学捐赠衣服7麻袋、小毛毯90床。
雷锋精神指引我工作上求精进
在孟连工作期间,“我独在异乡为异客,探亲路途十分遥远,异域文化的碰撞、思亲思乡之路的阻隔、独立支撑的苦楚……我还是扛了下来。我后来到县级宣传部门做报纸、网站、手机报、微信编辑,积极做好来孟连记者、专家学者的陪同、收集整理材料等工作,为他们收集整理材料200余次,在编辑新闻稿件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普洱文化、云南文化的了解、认同。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也收获满满。我的新闻、文学作品曾在云南省、普洱市有关征文中获奖,编入新华网、新华社云南分社出版的《我的中国梦云南故事》、共青团普洱市委编辑的《那些年正青春—记普洱青年志愿者》等书出版。
参加志愿服务之前,我偶尔会有个人主义的想法和行动,思考问题较为简单、直接。但做了志愿者之后,我潜移默化地感到新时代的青年要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团队精神,要刻苦学习本领和技能,还要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俯下身子真诚为民、综合思考、统筹兼顾,这样是真正地学雷锋,做好志愿服务。
学雷锋做志愿服务活动收获颇多
我以为在学雷锋、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党员干部不能缺席,要带头参与,多作奉献。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是在学雷锋,孝亲敬老、 立足本职也是在学雷锋;公交车上让座于弱者,公共场合注意卫生,待人接物大方得体均是学雷锋。学雷锋需要内涵,不是走走过场、喊喊口号。要多些书卷气,多些奉献精神;学雷锋要与书结缘,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要与礼相随,要有礼貌尊师长树新风;要与爱相拥,要有爱心泛爱众多助人。学雷锋要有温度、有章法,关键在于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近年来,在疫情防控中各地不断融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许多志愿者主动搀扶过马路的老人,主动献血,清除垃圾,保护环境,为驻守疫情防控卡点的人送矿泉水方便面帐篷等等,一个个志愿者、一座座“志愿之城”让善意奔流,云岭大地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要继承发扬好雷锋精神,要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团队精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挤出时间,刻苦学习服务人民的各种本领和技能,还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俯下身子、走上街头、真诚为民,更好地做好志愿服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社会,快乐自我,让我们在学雷锋、志愿服务中增添文明力量,让我们把每一天当作学雷锋日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共同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吧!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我们当前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我将对标先进、反省不足,“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群众能力,把群众当作亲人,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付出,利用所学倾其所能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