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惠水县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机遇,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下足“选、谋、盘”功夫,多渠道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夯实村级发展基石,助力群众增收致富。2022年以来,全县实现村级集体经济5068.56万元,同比增长25.29%。
“头雁”选得好,产业田变风景线
“葡萄甜、米酒香、葡萄米酒尝一尝;樱桃树、小溪旁、美女山下有歌王……”站在排楼村村委会办公大楼前望出去,一幅产业旺百姓富的美好景象映入眼帘。
谈到这些年排楼村的变化,不得不提一个人——村党支部书记唐和平。
唐和平刚上任时,排楼村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发展思路不清……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这是唐和平支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3年前,借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东风,唐和平组建了惠水县涟江街道排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带领村“两委”积极探索支部引领建强“村社合一”发展新模式,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紫王葡萄500亩,玛瑙红樱桃420亩,蜂糖李种260余亩,金钱桔150余亩,并引进大户种植小黄姜达1000余亩。
“刚开始,村民们并不赞成种植葡萄,认为不会有好收成。我便带着‘两委’班子成员亲自上门动员并带头先行,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产生收益后,村民们纷纷投入种植。”谈起起步时做的努力,唐和平满脸感慨。
在唐和平的带领下,村民人均纯收入从3000元增加到如今的1.7万元,翻了几番,人民群众获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截至目前,排楼村形成了“春有樱桃夏有李,秋有葡萄冬有橘”的四季产业景象,村集体经济积累达343万余元,唐和平也成了全县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项目谋得好,“空壳村”变“示范村”
走进吉安村,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院落里、山林下都是原生态土鸡的身影。土鸡养殖已经成为吉安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回顾2020年以前,吉安村还是典型的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无资金、无技术、无产业,除了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之外,大多群众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为了找到真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吉安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做了很多尝试,但始终不见成效。
时任村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张隆海介绍,2020年7月,吉安村合作社养殖了五千多只肉鸡,当时的养殖成本是每斤14元,市场价是8元,几乎无利可图。
张隆海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当地村民散养的土鸡更受市场青睐,可以卖到每斤25元。于是,合作社决定放弃饲料饲养,探索传统土鸡养殖模式。
为了保证有足量的纯种土鸡仔,吉安村组织农户把自家的土鸡蛋拿到村合作社集中免费孵化,孵化后农户可领取与鸡蛋数对等的鸡仔到家喂养,合作社最后再以市场价从农户手中收购成年鸡,形成独一无二的“借鸡生蛋、滚动发展”模式。
依靠这一模式,吉安村的“土鸡”品质远近闻名,市场销量一路走红。2021年至2022年,吉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连续两年超过100万,“吉安模式”一跃成为全县各村争相推广的“典型经验”。
资源盘得好,闲置资产变为宝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家小娃就在这里租住,一个学期收费才500元,除了陪小娃读书之外,我自己也利用空闲时间在‘陪读车间’上班,一天能挣80多元,比之前在外面租房划算多了。”谈起陪读公寓,来自长腊村的村民花正文心满意足地说道。
2022年初,王佑村对辖区内的资源、资产、资金进行全面排查中发现,将辖区内闲置养老院、闲置校舍进行翻修,以相对低的价格出租给陪读家庭,不仅能解决一些家庭的陪读难题,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
项目启动后,王佑村分类对闲置养老院、校舍等进行重新规划和装修,购置自习桌凳子、热水器、电烤炉、饮水机等学习和生活用品,不到1个月的时间,本村和周边村的102户陪读家庭顺利住进陪读公寓。
和陪读公寓配套打造的,还有能够容纳100余名陪读家长就业的“陪读车间”,提供岗位包括保安、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和原料加工等岗位。
“陪读公寓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解决了偏远山区低年级儿童家庭陪读租金过高、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把村里闲置的资源全部盘活了。”镇党委书记聂远刚说。
“目前共有102户家庭入住陪读公寓,已经为村集体创收5万余元,陪读车间共为家长们发放报酬10万余元。”第一书记邱如慧盘算着一年来的成果,脸上笑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