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

从“四大危险”中悟“破题之道”

山东省莱西市姜山镇人民政府 尹相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四大危险”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拦路虎”,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四大危险”中悟“破题之道”,锚定目标任务,坚定发展信心,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破“精神懈怠”之题。古往今来,凡能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著名的《曹刿论战》中,也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浅显道理,古人不止一次地告诫我们精神状态决定事业成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硬是打赢了反动派的“飞机加大炮”;在一穷二白的建设时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靠着双手修出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在新冠肺炎疫情侵袭之下,我们如期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一件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都成为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靠的就是我们敢想敢为、敢做必成的强大意志力。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克服精神懈怠危险,保持永不懈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

  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清醒坚定,勤学苦练、增强本领,破“能力不足”之题。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本领能力是干事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这便为如何克服“本领恐慌”指明了方向。面对日益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唯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持之以恒提升个人能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能高效开展各项工作的“多面手”和“行家里手”,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不慌张、面对考验时不迷茫,更好地担负起组织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坚持勤学善思,合理安排自身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能力本领,努力缩小自身能力与时代发展、工作需要之间存在的鸿沟,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躬身实干、初心如一,破“脱离群众”之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中国共产党能从一个只有五十几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我们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我们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是全国人民一道拼出来的。人民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和坚实依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措并举解民忧、暖民心,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以“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理想追求,严守规矩、不逾底线,破“消极腐败”之题。在延安的13年,中国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和崭新气象,这便是“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这句话的最好践行。中国共产党向来是一个只为人民谋幸福、不为自己谋私利的政党,决不允许有损害群众利益的干部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出击惩腐治贪,“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踏上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守住守牢拒腐防变底线,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严守规矩、不逾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书写绚丽华章。
发布人:小尹同志 发布时间:2023-3-1 09:17 收藏 阅读人次:13598

初审:李爱国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