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河南鲁山:用“绣花针”织“兴旺图”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委组织部 郭祥昭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近年来,河南省鲁山县深化“链上党建”思维,探索在产业链上打造党建联合体,将党建引领“组织力”转化为振兴产业“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

  聚力牵引之基 捻好党建“绣花针”

  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做大做强乡村产业,打破隶属限制、条块分割,采取“支部+支部”“党委+支部”“党委+党委”等方式,跨地域、跨领域、跨层级打造产业党建联合体35个,参与联建共建基层党组织165个,培育了蓝莓、血桃、葡萄、香菇等一大批支柱产业。

  围绕“一村一策”创建产业党建联合体,变“单兵作战”为“抱团发展”。针对各村特点,因地施策,联结相关县直部门、乡镇、村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创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党建联合体,助推产业提档升级。观音寺乡以“五星”支部创建村太平保为依托,吸收石坡头等3个村党支部融入,联结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6个县直涉农部门党组织,创建香菇产业党建联合体,年产销香菇鲜品1.3万吨、干品100吨,产值1.55亿元。

  围绕文旅融合创建产业党建联合体,变“党建孤岛”为“发展高地”。鲁山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境内生态优美、风光旖旎。为把绿水青山“美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经济价值”,惠及民生,该县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一起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一起建,创新“党建+文旅”模式,培育壮大文旅新业态,打造特色旅游新名片,绘就更美的“诗和远方”。地处大山深处的尧山镇森林覆盖率95%以上,镇党委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五星”支部创建村上坪为试点,探索将党建联合体建在文旅产业链上,推动农家乐“微改造、精提升、微转型”,转型蝶变精品民宿,提升休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吾乡·问素”“那年那夕”“溪山景语”“花椒树下”等一批更具特色、更有品位的民宿拔地而起,带动200多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人均年收入21000余元。

  围绕人才强农创建产业党建联合体,变“独角唱戏”为“同台演出”。强力实施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研究出台优惠政策,以乡愁、乡情、友情为纽带,招引“飞雁还巢”,发展“归雁产业”,带动优势产业“提档提质”。董周乡依托五里岭林果长廊创建酥梨产业党建联合体,与河南林业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院校签订共建协议,创办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用科技力量推动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目前,五里岭林果产业涵盖蔡庄、铁家庄、郝沟、杨树沟等23个村,栽植品种涉及红香酥、雨露香、绿宝石、晚秋黄等20多个,并注册“鲁山酥梨”“梨享蔡庄”等品牌,年产量1.5亿公斤、产值3亿多元。

  聚能驱动之力 穿好机制“牵引线”

  为发挥产业党建联合体牵引作用,鲁山县创新机制,引导各成员单位以共同需求、共同价值为纽带,同心而动,接力而为,为产业振兴“铺路架桥”。

  压实责任,联建联动。将创建党建联合体作为产业振兴的“龙头工程”,指导各成员单位找准利益、价值、情感共同点,列出资源、需求、问题“三张清单”,推行“周统筹协调、月联席调度、季观摩点评、年总评奖惩”机制,开展“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心连心”等活动,县、乡、村三级联动联抓,同频共振,助力产业振兴。

  规范运行,常规常态。出台党建联合体工作规范,搭建县直部门、乡镇、村(社区)参与框架,规范组建流程、日常运转、阵地建设、基础保障等机制,推动各成员单位深度相融,优化服务链,拉长产业链,创新市场链,实现“1+1>2”的效果。

  放大效益,求实求效。围绕服务产业、强化治理,引导产业党建联合体以“党建链”为支点,认领帮扶项目、认领服务岗位、认领帮解难题,实现党建效益最大化。2022年6月,面对持续旱情,董周乡林果产业党建联合体9个成员单位全力以赴抗旱保收,累计浇灌林地8000余亩。

  聚合服务之效 绣好产业“锦绣图”

  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党建联合体为纽带,推动资源要素下沉,固强补弱,提优补短,点燃产业振兴“引擎”。

  突出组织赋能。实行县、乡、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包联党建联合体制度,“一盘棋”谋划、“一张图”作战、“一股劲”推动,切实把党建资源转化为产业振兴资源,把党建成效转化为产业振兴成果。投资建成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为农村资产、资源搭建市场对接渠道。目前,557个村集体经济收益20万元以上的84个、50万元以上的5个。

  强化资源赋效。将行业部门资金、项目“打捆”使用,推动产业“提档加速”。2022年以来,整合涉农资金3.97亿元,对接产业项目186个。下汤镇整合资金900多万元,支持“五星”支部创建村林楼发展道地蛋鸭养殖、万亩桃园种植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70万元。

  善用人才赋力。实施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推动资金、技术、信息、项目“回归”。与河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等专家(团队)合作,建成董周硒梨、瓦屋食用菌、库区蓝莓等20个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实现“产、学、研、用”有效衔接、互惠共赢。鼓励引导“土专家”“田秀才”融入党建联合体,助力产业振兴。组织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专题培训,培育技能人才450人、高技能人才85人。瓦屋镇“归根”人才张杰以菌种培育技术入股企业,参与香菇产业党建联合体,培育的“庆丰五号”香菇品种俏销新疆、湖南、广东等省(区)。
发布人:独步山水 发布时间:2023-3-1 10:29 收藏 阅读人次:3919

初审:李爱国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