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有源,木生有根,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总是在实践中形成,一切有迹可循。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踏遍山河万里一路走来的足迹,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新时代中国领航人,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正是赤子之心的真情流露,是初心使命的真切表达。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有痕”足迹中追求“无我”之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无我”境界和担当的殷切期许,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用毕生精力和全部生命来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迈步新征程,共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铿锵足迹,以“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进姿态砥砺“无我”之境。“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传》,本意是指务实的学风,后来被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和实践下,实事求是被确立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一定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党员干部要锤炼实事求是的个人品格,确立不唯上只唯实的信仰,要有“排千难万险冒百死而求真谛”的勇气,光明磊落、无私无畏,敢讲真话、说实话,对于政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不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是实实在在、认真复盘。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人生信条,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为学习态度,把“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求真务实”作为品格锤炼。另一方面,要永远保持奋斗者的姿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挑重担,锐意进取,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以辛勤的汗水、默默的耕耘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直面问题、改革攻坚”的坚定足迹,以“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的战略思维砥砺“无我”之境。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中国的发展,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恢宏答卷,在接续奋斗、改革攻坚中赢得胜利和荣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带领党中央创造性提出新发展理念,摒弃“速度崇拜”,放下“数字包袱”,破除“换挡焦虑”。从拼数量到拼质量,从谋速度到谋效益,新发展理念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指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都是极具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只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胸有全局抓根本”,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才能驾驭变化局势、解决复杂问题。这就需要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厚植战略思维的土壤,从全局的、长远的、宏观的高度来分析解决问题,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未雨绸缪、运筹帷幄,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问计于民”的亲民足迹,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为民情怀砥砺“无我”之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他身先士卒、心系群众,多次到基层一线甚至偏远农村开展调查研究。2013年到湖南十八洞村、2015年到陕西梁家河村、2017年到河北德胜村、2018年到四川三河村、2020年到云南司莫拉佤族村、2021年到贵州新仁苗族乡化屋村、2022年到山西冯南垣村等等,深入考察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倾听百姓的心声,竭尽全力为人民排忧解难,提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整治“四风”、为基层减负等许多为民、惠民、富民政策。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牢记“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让下基层、搞调研、寻问题、找办法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服务人民,不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而是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上动真格,突出“真研究”,紧盯“真问题”。要牢记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