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从“小修小补”中践基层“治”慧

江苏省兴化市农业农村局 苗成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商务部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最新表述引发群众广泛共鸣。“小修小补”是家长里短的琐碎需求,折射出的却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大民生”。在经济实力和社会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今天,曾经在城市快速发展中销声匿迹的微服务的有序回归,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充分发挥基层治理智慧,有效释放基层治理效能,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利的服务。

  坚持党建引领,以系统观念汇聚基层治理多元主体。现代化的基层治理应当是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首先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基层治理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度和温度的神经末梢,我国人口规模巨大、人口结构复杂,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将分散的群众和社会自治组织联系整合在一起,考验着基层党委和政府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管理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落实“一盘棋”理念,以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日常公共事务应对过程中,推动基层工作者把党的领导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强化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协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主体,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有效调处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坚持民生导向,用共建共享巩固基层治理群众基础。“小修小补”的摊位既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培育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也能增添就业岗位,体现各行各业劳动价值,是现代化新征程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生动实践。“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治理始终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直面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借鉴群众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智慧,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基层治理从来不是单向管理,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精神,畅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找到群众需求和基层治理的平衡点,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坚持数字赋能,让科技支撑拓展基层治理智慧图景。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伴随信息化社会发展,适应并努力运用新技术成为必然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治理中存在的不足,显著增强人、事、物等社会要素的“清晰度”,有助于将基层治理变得更高效、更科学。借助数字技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要避免只注重引入新设备、新系统,预防由于设备维护、技术指导等的缺位导致的“束之高阁”,造成虚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数字技术的应用在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上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不妨让部分高频服务事项“订单化”,让数据代替人跑腿,利用技术优势为基层治理提速增效提供新动能。“小修小补”回归生活不应只是简单的“昨日重现”,修鞋、配钥匙的“旧酒”也应装入智慧治理的“新瓶”,与时俱进才能获得长久稳定的生存空间。
发布人:禾苗 发布时间:2023-3-7 20:07 收藏 阅读人次:1983

初审:楚搴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