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霓虹街道,但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没有车水马龙,但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没有玉盘珍馐,但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便是乡镇。
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功能比较完备的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行政管理层次中的基础和“末梢神经”。它不仅是国家与农村社会的衔接点,是国家政权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交汇点。“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的好不好,关键看基层党组织。
一为“传真机”,接收文件不失毫厘。乡镇是一个纯粹的执行部门,上级部门要支配乡镇,乡镇要自主,乡镇干部要“自救”,就会采取各种反制手段,如避责、形式主义等。乡镇行政管理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实施,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如何处理好各部门与乡镇的关系,至关重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从“通讯靠吼、交通靠走、生产靠牛、治安靠狗”,蜕变成“生态美、环境美、乡村美、生活美”。乡镇蝶变展新颜,激活振兴动力源。取得如此辉煌成就,靠的就是全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上下一心,努力奋斗得来的。乘着一号文件的东风,乡镇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做好文件“传真机”。
二为“翻译机”,传达内容通俗易懂。在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工作要求传达到我们基层单位的时候,我们不能当“传话简”,更不可做“复印机”。而应当对上级精神和要求进行定性分析,密切结合自家乡镇的实际情况,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让老百姓读的明白,看的通透。如何成为“注释词典”?一是要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头羊、排头雁,具有丰富的解读经验。要学习领会好上级精神,老师的解读必不可少。可以通过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讲座等方式,以点带面,由浅入深,让学习热情蔚然成风。二是要坚持集体参与,共同研讨。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同视角画出来的杨桃形状一月三舟,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不断开拓思路、增长见识,让学习成果丰富饱满。三是坚持反馈机制,长效完善。一首诗写出来需要反复推敲,写得好不好,读者最有发言权。让群众为“翻译机”充能。
三为“对讲机”,落实工作精益求精。乡镇政权是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输出终端。乡镇干部形象地来说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责任重大。针没扎对眼,线就歪了路,正如“虚、躲、冷、粗、假”五个字,概括当前个别干部作风中的顽瘴痼疾。乡镇工作千头万绪,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方面需要上级更多的包容,责任到人的目的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压实责任。让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接受挫折和群众批评的干部放手去干;一方面乡镇干部更要摒弃“躺平”、“养老”思想,因怕出事而不作为、不担当。乡镇历来是分工不分家,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要多学,多练,多密切联系群众,成为有热心、有耐心、有信心的“对讲机”。
一百年前,工农武装,以农村包围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百年后,乡镇成为神州大地上的点点星火。只不过,此时的点点星火,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