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党员干部练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的重要性。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党员干部要聚焦“三个成本”,提升调研工作能力和本领,为决策做好服务。
聚焦“边际成本”,循规律看本质,为科学决策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在决策前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提前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先谋而后断,提高工作预见性。要聚焦影响决策各要素“边际成本”,把握各要素变动影响决策成效的规律关系,从全局角度预测事物发展趋势,通过提前干预,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要坚持紧扣新时代的新思想、新战略、新目标、新要求,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看清事项的“慧眼”,增强“料事如神”的“先见之明”,针对规律研究出相应解决问题、规避风险、因势利导的举措。要通过系统分析归纳和科学的推理,强化对问题情况的研究,洞察先机、科学应变、趋利避害,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聚焦“机会成本”,访民意问民需,为民主决策服务。“事情怎么干,百姓说了算”,人民群众是“时代的阅卷人”,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判断一个决策优与劣的根本标准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保障。民主决策要求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广泛听取民意、吸收民智,厘清决策不同选择的“机会成本”,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在多种选择中找到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的最优解,使决策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充分体现人民意志。要坚持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矛盾风险多的地方去,听取群众的声音、掌握第一手材料,到群众身边努力把他们的急难愁盼掌握得更多一些,与群众开展深入交流,把他们心中的顾虑和建议掌握得更准一些,群众期盼的、欢迎的,要在决策时充分考虑,凡是不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路线、做法等,在决策时都要坚决摒弃。
聚焦“沉没成本”,调历史查背景,为高效决策服务。在决策前,对事物背景、前期工作投入、历史遗留问题等“沉没成本”进行深入了解,搞清楚此前工作的进展和风险点,想明白遗留问题有什么、症结在哪里,是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能有效防止做出的新决策“走老路”“走弯路”。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根源作为检验调研成效的标尺,真找问题,找真问题,带着问题出发、带着问题上路,把根源挖深、找实。要坚持一线工作法,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坚持脚步向下、眼睛向下,近的远的又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群众的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问题找准确、把情况摸清楚、把工作做扎实,通过对情况的认真分析研判,找出问题症结,开出对症的良方,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历史、让老路弯路没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