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他说道:“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一定会推动各级干部多到基层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帮助基层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相关视频迅速走红网络,各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都深表认同。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决策之要。然而,走马观花式与蜻蜓点水式调研既无法满足解题之需,也无法找到为民之法,使得调研的意义暗淡了、模糊了、虚化了。对此,笔者认为,如若想从基层汲取党性的“政治营养”,就必须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基层调研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
通过调研直击问题根本,探寻“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真面。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置身于问题,古人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究其原因,久坐办公室是永远无法了解基层最真实的面貌和群众最真实的想法,自然也就解不开工作推进中“肠梗阻”关键的症结,哪还有解题思路呢?所以,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的局面屡见不鲜。党员干部调研的目的是拨开现象看本质,在“解剖麻雀”中戳中问题的要害,对文字与数据中体现的成绩要时刻保持怀疑态度,养成下去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的好习惯,走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裤腿上要沾点“泥”,靠自己去发掘好的成绩、好的经验、好的办法。要知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基层谈基层、谈政策、谈农事,才是听真心话、交心话的最佳途径。
通过调研汲取基层营养,坚守“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初心使命。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永远是一体同心、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从基层调研中牢固为民初心,体现奋斗精神,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基层不仅是党员干部增长才干、提升能力的“大课堂”,更是淬炼问题的“大熔炉”、展示成果的“大舞台”。保持初心、实践初心,不是一时一事一朝一夕,特别是在下基层沉浸式调研这件事,必须勤打磨、常锤炼。要干在实处,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要走在前列,寻找工作推进中会出现的痛点、难点、堵点;要迎难而上,在基层这片孕育新思路的摇篮中,开出取“大智慧”之于民,用“新办法”之于民的“秘药良方”。在基层调研中汲取到的民间智慧,就像一盏茶,一泡浓、二泡纯、三泡四泡余香存,调研的过程中,往往自己也成了局中人,在推进局中事,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通过调研挖掘群众智慧,坚定“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想信念。“闭门造车”难以做出科学决策,“唱独角戏”推不动工作落实。我们要坚定基层群众的智慧就是源头活水的信念,每当工作遇到困惑时,到基层走走看看,往往会眼前一亮,自然能从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基层最深刻,群众最智慧,党员干部要坚持拜群众为师、向人民学习,“带着问题下去,找到原因上来,带着课题下去,形成思路上来”,培养“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态度与解题魄力,在身临其境中掌握最真实、最客观的第一手素材,了解最接地气、最有生命力的群众观点意见。在基层群众中穿梭来回,听见的家长里短,往往蕴含了群众急难愁盼,而他们口中不经意的对策与建议往往是最具智慧的“土方子”,我们要做的则是不断挖掘调研,将这些经验智慧变成新时代发展中的破题之法。